任職新娘祕書37歲的張小姐,沒有慢性病史,最近疫情解封後,工作滿檔,時常需要凌晨起床工作,睡眠嚴重不足,前幾天發現背後有刺痛感,一開始不以為意,沒想到昨天晚上拿鏡子照了背部,才發現有一顆顆的小水泡,前往郭綜合醫院家醫科就診,嚴珮嘉醫師告訴張小姐是「帶狀疱疹」,關心她是不是最近睡眠不足或壓力太大了呢?
嚴醫師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的「皮蛇」,是沿著神經皮節分布的單側性、疼痛性、水泡性皮疹,症狀為神經性的刺痛、癢、燒灼感,1-2日過後才會長出皮疹,接著結痂,整個病程到病灶改善約莫需2-4周。
根據美國疾管署統計,10-18%有帶狀疱疹的人在皮疹退掉後仍持續疼痛,達1個月或3個月以上,即所謂的「疱疹後神經痛」。
無論是急性期帶狀疱疹的疼痛或是慢性期的「疱疹後神經痛」,其疼痛難耐程度甚至比分娩或骨關節炎還疼痛,因此民間流傳「斬皮蛇」習俗,可見民間是多麼畏懼帶狀疱疹。
嚴醫師進一步說明,更麻煩的是,疱疹後神經痛的治療並不容易,難以完全根除。而帶狀疱疹雖以胸腰椎皮節最常見,但若不幸若長在重要器官附近,恐影響視力、聽力、或是泌尿排便的自主性。
嚴醫師指出,帶狀疱疹的預防甚於治療,現既已發展出疫苗可有效達到預防效果,安全性高,可減輕不必要的疼痛,高風險民眾應主動至醫療院所諮詢施打。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一種是上市較久的「伏帶疹」,活性減毒疫苗,另一種則是近期新上市的「欣剋疹」,為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兩者在可施打對象有所不同,新型帶狀疱疹疫苗在18-49歲高風險族群及80歲以上都仍有高度保護力,且由於是非活性,可適用於免疫不全的病人,即易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長時間的保護力來看,新型的基因重組疫苗也優於舊型活性減毒疫苗。然而欣剋疹為肌肉注射,相較伏帶疹皮下注射,注射後的局部不適較明顯,且需施打兩劑,價格也較高昂。
嚴醫師強調,由於帶狀疱疹疫苗保護力佳,美國疾管署、台灣皮膚科學會、台灣家庭醫學會皆建議50歲以上應施打以預防相關疾病和併發症。無論過去是否得過帶狀疱疹、或施打過舊型的帶狀疱疹疫苗,高齡長者及有慢性病或免疫不全疾病的民眾皆應主動至醫療院所諮詢施打,為自己的健康盡一份心力,免去「皮蛇」纏身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