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文創系畢展「梧兜尚水」 高美濕地垃圾搖身變潮品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19-04-25 15:30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108年度畢展「梧兜尚水」,用年輕人的創意,把污染、環保、傳統技藝、宗教信仰等元素搖身變成最潮的文創商品。(記者陳榮昌攝)

高美濕地美景聞名全世界,缺公德心遊客隨手丟在濕地的垃圾經學生巧手大改造,搖身變成文創品與兒童繪本!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108年度畢展「梧兜尚水」,以台語念法來表達在地的人文關懷及對家鄉的愛護之心,走入42個社區、拜訪143位耆老,用年輕人的創意,把污染、環保、傳統技藝、宗教信仰等元素搖身變成最潮的文創商品。

文創系主任涂卉表示,系上畢展延續關心在地文化人文風情,去年選題沙鹿、龍井地區,今年則以梧棲、清水兩地為主題,畢展名稱「梧兜尚水」取名梧棲的梧、清水的水兩字,台語念法蘊含「吾家最美」之意。學生走訪社區、耆老,了解他們關心的、在意的家鄉事,像梧棲海上出現的白海豚、高美濕地的垃圾,就應用在作品創作上,變成兒童繪本、文創商品,為當地民眾發聲,呼籲全民重視海洋污染,能夠進一步愛護環境。

清水區高美濕地是國際知名景點,夕陽美、遊客多,人潮也帶來髒亂與垃圾。學生陳品綺指出,她和同學施惠嵐2人,看到濕地彈塗魚、招潮蟹在破碎漁網、塑膠袋夾縫中生存的場景,海口一帶遍佈人類丟棄的生活用品,因此,畢展規劃「SEE TRASH」專題。每天清晨5點多跟著清潔隊員到濕地中淨灘,再把撿來的垃圾分類蒐集,清洗後做成筆盒、咖啡杯套、紙盒等新潮文創品,希望喚起民眾愛護高美濕地。

「從來沒想過垃圾可以變成商品!」陳品綺說,她們向高美里的居民蒐集不要的廢紙打成紙漿,運用傳統造紙手法,把撿來的魚網、紙杯、菸蒂、塑膠袋等,清洗剪碎後放入紙漿內,曬乾後再切割、縫線,做成另類的商品,「我們失敗過很多次,摸索創作之初很迷惘,成品完成才發現作品非常獨特,更想請大家看到商品後,認為丟垃圾是不好的行為!」

「蟹逅」這組同學也選擇高美濕地垃圾做畢展專題,環境教育繪本,把在高美濕地看到的垃圾變成螃蟹的軀殼和腳,電腦繪製出6種螃蟹,介紹牠們生活環境遭遇的破壞。學生黃群育表示,擷取濕地看到彈珠汽水空瓶、竹籤、塑膠袋、牛奶花生罐等垃圾元素,繪製成螃蟹,每隻螃蟹都由垃圾組成,螃蟹棲息的背景則以塑膠吸管繪製成海草,整本繪本由50多種垃圾材質繪製而成,透過生動的繪本故事,倡導環境教育,也讓學童更加了解螃蟹的獨特性。

「魚博士的實驗室」這組同學,用梧棲漁港的汙染、特有的中華白海豚製作出兒童繪本「是誰偷走了光」。學生杜佩容說,她們把白海豚擬人化變成博士,故事內容描述海底小鎮的光被偷走了,魚兒都感到不舒服,搭配手電筒去找光,才發現怪物佔領了燈塔,怪物就是梧棲漁港發現的污染物,包括噪音、廢水、油汙。

杜佩容指出,為了繪製繪本,和同學到現場場勘、訪問居民,向兒童宣導環保,也實際拍攝遭受汙染的照片,改用濾淨負片的方式強調污染與亂丟垃圾造成的髒亂,及對海洋環境的不良影響。

除了環境汙染,學生畢展作品更關懷在地人文,廟宇、手工麵線、漁業文化等。「藝香人」這組同學用天然的中藥粉製香,再把線香造型塑成神像手中的法器,有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文昌帝君的毛筆等6種不同造型,十分獨特。學生林雅詞說,清水傳統製香產業出現斷層,走訪清水紫雲巖觀音寺,靈機一動用神明法器當作線香造型,將傳統的線香變成潮品,讓年輕人更了解親近香藝文化。

涂卉表示,今年文創系的畢展,包含社會議題、傳統技藝、環保生態、社會人文4大面向,有22組不同作品,4月23日到25日先在校內展出,5月3日到6日「下鄉」到梧棲下寮活動中心展出,5月9日到13日接續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讓更多人看到學生對在地的關懷與創意。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