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不買房只存儲蓄險!五大迷思一次拆解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07-01 22:30

一名74年次的網友在PTT上分享,寧願把錢拿去吃好料、旅遊「這輩子決定不買房」,原PO提到,與老婆育有一女,一年出國的預算就是30萬,東南亞、日本玩三趟,或是飛歐美一次,平時開銷也很享受生活「上班早午餐就會花600元,周末一定會去餐廳,兩天平均吃掉4000元,兩人打算存一筆600萬儲蓄險給孩子,看她要留學、創業、當頭期款買房都隨便她。這樣的發言也引來其他網友的擔心及提醒。
針對存錢要靠儲蓄險理財話題引發網友討論,不少人勸退他,甚至對原PO未來感到擔心,「是說都要買儲蓄險,為什麼不買房給小孩呢」、「20年的尺度的投資,我是不會選儲蓄險就是了」、「儲蓄險就是等著被通膨吃掉的東西」,每月6000元繳儲蓄險,不如投資基金或ETF,投報率不僅不會太差,也不會被綁20年。

也有人認為過去有民眾購買儲蓄險,最後成功買房案例,很多人認為可是過來人就分享「用月配息繳房貸」的經驗,當初從大學開始買儲蓄險,陸續存到2桶金後,整筆投入月配息來繳房貸,如今也用這筆錢準備退休金。

大部分人對儲蓄險都有所錯覺,總覺得有保險又有儲蓄似乎很划算,對於這種定期可以領一點保費回來的商品特別喜愛,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自己到底買了怎麼樣的保險,因此對於儲蓄險很一直有一些迷思。

迷思一.比定存報酬率高一點而已

很多人把買儲蓄險當做定存概念,保險公司也很清楚,因此設計儲蓄險保單往往會比當時的銀行定存利息要高一點,但可能也就高那麼一點點而已,因此如果你希望可以提高預期收益、追求高報酬率,那比起儲蓄險可能有更適合

迷思二:儲蓄險規劃不可佔收入比超過10~15%

儲蓄險最首要的優點就是長期保本、穩定獲利。只要是長期投入的情況下,你的本金都不會受到虧損,而且也有穩定的獲利,並不會因為經濟局勢動盪而受到牽連,影響本金,但就單身族群保險規劃,蔡建議儲蓄險規劃不要超過收入佔比的10~15%,純風險的保險規劃則盡量規劃在收入佔比的10%以內,至於家庭規劃方面,純風險保障則不要超過收入15%。

迷思三.想買儲蓄險,得先確保這筆錢短時間用不到

總是想藉由儲蓄險來強迫自己存錢,但由於儲蓄險的投保期長,至少都要6年以上的時間,且期間內不能動用到這筆資金,若中途解約還要賠上本金,儲蓄險商品只要提早解約一定會造成損失,所以購買儲蓄險的資金,必須是自己確保能暫時不動到的「閒錢」。除此之外,你還得考慮如果碰上緊急狀況,身邊是否還有足夠的存款或保單能應付過來,避免發生還沒獲利前就先認賠的局面。

迷思四.需要支付相關行政等管理費用

繳費購買儲蓄險的當下,你投入的本金馬上就先縮水了,因為保險公司需要撥出一筆錢來支付他們營運的開銷,因此你投進去的錢要先分一筆所謂的「附加費用」出去,剩下的錢才會計入保險公司用來預備理賠的資金、你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等等,所以如果你不能接受有人從你這賺走任何一塊錢的話,那可能須審慎評估一下。

迷思五.衡量並瞭解自己資金需求及理財目的

買儲蓄險應該先了解自己的資金需求以及投資目的,首先,例如這筆資金預計放多久?何時會用到這筆錢?是閒錢或是另有將來的用途?再者,這筆資金的理財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幾年後的購屋置產用?或是為了退休準備?或是領到的退休金存放?或是將來預備給子女的教育基金/留學/婚嫁用?還是為了出國所準備的資金?若是為了將來數年後要使用,目前確定幾年內都不會動用到的資金,或是閒錢就可以選擇流動性較低,但相對利率報酬率會較好的商品。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