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一段《中庸》的句子:「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這句話是敘述心中至誠的人,無妄想雜念可以通天理,故能預知禍福。
體現觀察就是國家將興盛時,一定有吉祥的預兆出現,國家將要滅亡時,一定會有妖異的凶象發生。
這句話也適用於投資市場的觀察。當行情差到一個極端,看似市場停滯如一攤死水時,善用知識且懂得觀察的人,會逐步發現些許徵兆,進而掌握之後的行情。
反之,當行情好到某個程度,豬在風口上都能飛,這時群魔亂舞,牛鬼蛇神輩出,隨之而來的就是反轉且令人絕望的行情。
侃侃而談的 不見得更高明
觀察今年第一季的行情,再回頭看農曆年前,各式發表投資看法的達人網紅們當時的文章、影片,對照現況,還有多少人存在於市場呢?
達爾文曾經說過:無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無知者才能有自信地對所有未知下絕對的註解。
想想在今年年初,多少網紅達人對交易侃侃而談,不論是將死多頭交易策略包裝成價值派與存股派的KOL,還是將動能交易跟突破策略包裝成瘋狗流的業配網紅,過了一季後,他們講的話還跟去年相同嗎?在網路視頻侃侃而談的人,不見得比別人更高明,而各場所不輕易發言的人,也不見得無知。
想想覺得好笑,再細想又覺得可悲,什麼時候我們的知識學習,因為方便的網路資訊傳遞,變得如此膚淺而沒有深度呢?
不自知比無知更恐怖
速食的知識取得,乍看快速打開了我們的眼界,但那淺薄不夠深入的了解,是否無形中讓人輕忽了每件事情的專業呢?承認自身的無知與不足,難道就這麼困難嗎?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心理學家曾下過這樣的結論,大部分人不懂裝懂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因為擔心他人發覺自身的無知,大腦會快速搜索並編造看似能解答的訊息,儘管不一定正確,至少聊天時能有所回應,才不會顯得那麼無知。
也有一部分的人不懂裝懂,是為了面子,為了贏得虛榮的讚譽,或是流量的紅利。回頭來看,這樣子的人,無形中害了許多追隨者,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不自知比無知更為恐怖。
思考越多 越能清楚看到自己所知甚少
所有讀者,在這樣不好行情的時局,正是我們檢視實際狀況的好時機,哪些知名的交易者突然消失了,哪些績效原本美化但後續爆倉無法處理了?哪些人的策略組不再調整進步轉而宣傳交易的信仰?又哪些人只是事後跳出來宣揚自己的先見之明,但卻沒有任何佐證?這都是我們現在要專注觀察並做出篩選的重點。
伏爾泰曾說:「書讀得多卻不加思考,會覺得自己無所不知;而思考得多,就會越清楚地看到自己所知甚少。」勇於承認自身的無知,並細心觀察,才能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不至於讓自己成為一個盲從的交易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