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速再生能源計畫 台廠有望重返國際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04-28 17:30

烏俄戰爭、中國封控及高通膨等負面干擾因素衝擊,已開始影響全球民眾消費力及意願,甚至企業資本支出也出現觀望雜音,將減弱各式產品的終端需求,連帶相關品牌廠及其供應鏈的營運也有面臨下修的風險。

此時大概就剩與民生相關的食衣住行等必須消費,或是政府預算支出的投資,屬於較不受消費力減弱影響的剛性需求,廠商營運也會相對穩健,成為資金避風港的機率就會大為提升。

烏俄戰爭加速歐洲再生能源計畫

烏俄戰爭爆發引發能源之亂,歐洲為了降低對俄國能源的依賴,由丹麥領頭的11國聯盟呼籲加速綠能轉型,歐洲聯盟(EU)雖尚未全面禁止進口俄國石油及天然氣,但歐盟已將目標設定在年底前減少進口俄國天然氣。

因此,丹麥政府已加快發展再生能源計畫,宣稱將在2030年前,讓太陽能發電站及陸上風力發電廠的數量成長至目前的4倍。

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也被迫加速再生能源計畫,4月初公布一項擴大再生能源產能的重大改革方案,目標在2035年幾乎所有電力發電都來自風力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在13年內將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提高超過1倍。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淨零情境分析的預估,2021至2026年間每年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3.4%。中國是全球再生能源領先指標,全球約有43%的成長來自中國,其次是歐洲、美國及印度,前四大國包辦全球80%的再生能源產能擴張。

美國啟動洗產地調查 台廠有望獲得轉單

美國太陽能市場高度仰賴東南亞進口太陽能板,在美國商務部調查中國廠透過東南亞製造「洗產地」後,導致太陽能板大缺貨,美國本土製造的太陽能模組成本較高,許多在地系統廠不願採購,海外也因美國政策無法直接向中國進口,身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模組產能的台灣,就有機會成為美國系統廠替代選項。

台廠重返國際市場的契機

為了避免被調查導致進口受阻,進而減緩擴充計畫,美國太陽能廠勢必找尋替代供應商,讓原先價格競爭力較弱的非中國廠,有重新打入美國市場的機會。市場認為近年台灣內需市場強勁,許多模組廠光國內訂單就接不完,並沒有多餘的產能可出貨至海外,若以目前國內廠的產能來看,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茂迪(6244)的產能相對較大,有機會供應海外市場,同時也將是未來台廠重返國際市場的先鋒。

元晶就表示近期確實有不少美企上門洽談支援模組需求,出貨方式就是直接從台灣輸出到美國,但出貨量及價格都尚未定案。元晶也是特斯拉旗下太陽能系統廠SolarCity的供應商,今年更成為主要供應商之一,年訂單量高達250至300MW,相當於元晶約3成產能,近期太陽能板來源吃緊,元晶也會協助出貨。

ESG企業創造再生能源另一需求

除了政府加速再生能源計畫外,ESG企業能源轉型也是提供再生能源的另一長線需求動能,美國亞馬遜、谷歌、微軟及蘋果等科技巨頭均已提出零碳目標的時程規劃。近日亞馬遜宣布全球37個全新的再生能源計畫,幫助其達成全球基礎設施在2025年使用100%的再生能源 目標,較原定時間提前5年。37個新計畫包括3個風力發電場、26個太陽能發電場以及全球8個屋頂型太陽能發電系統,進一步增加太陽能市場的需求。

科技巨頭不僅追求自身零碳,也已開始要求供應鏈加入減碳計畫,就像蘋果早在2020年7月就宣布要在2030年對整體公司業務、製造供應鏈及產品生命週期實現碳中和,2030年時每一部售出的蘋果設備都將達成零氣候影響。

蘋果近日宣布已有213家供應商承諾轉為僅使用清潔能源,去年供應商的清潔能源使用量增加一倍多。蘋果同時也在世界各地直接投資可再生能源計畫,包括在中國及日本的太陽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項目,作為上游零排計畫的一部分。

品牌廠母雞帶小雞效應不容小覷

蘋果產品主要組裝廠鴻海(2317),近日也公佈ESG領域長程目標規劃,包括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2030年綠電使用占比超過50%。

再生能源方面,鴻海也宣布台灣廠區採購綠電計畫,今年將採購約236kWh綠電,並逐年增加採購量,預期至2030年累積達約7千kWh綠電,並與森崴能源(6806)子公司富威電力共同簽訂綠電採購合作備忘錄。

蘋果產品晶片主要代工廠台積電(2330),正以階段方式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讓這個台灣用電大戶,同時也成為台灣綠電大買家。

2020年7月台積電買下歐洲離岸風電大廠丹麥沃旭能源在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為期20年合計920MW裝置的所有發電量 。目前台積電在台灣所購買的直轉供綠電憑證中,有25%來自太陽能發電廠,75%來自風力發電廠。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