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扶植影響 4廠搶搭風電新商機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04-21 18:00

九合一選舉將在年底登場,受政策扶植產業多會成為台股資金焦點,同時也有機會被選為政府護盤重心之一。適逢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標案八月送件遴選,政府又將規劃發電容量提高50%,潛在商機再向上提升,相關受惠廠商營運可望獲得上修。

再生能源發電超過60

國發會三月底與多個政府部門共同公佈「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將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預算推動減碳,其中新增預算3200億,未來8年平均每年投入淨零的相關預算超過千億元。

其中,在淨零排放能源規劃方面,預計2050年再生能源佔總電力的60~70%,並搭配9~12%的氫能、20~27%的火力發電,以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

在政府規劃能源去碳化的同時,台灣對電力需求也持續的成長,雖國發會預估在淨零情境下,預估2021~2050年電力消費將年均成長2%正負0.5%。但在廠商回台投資及擴廠的趨勢下,目前電力需求成長明顯高於國發會預估,據台電統計去年售電量成長4.68%,年增率創11年來新高,其中一般用戶成長3.95%,工業大廠所用的特高壓電力成長6.63%,為主要成長來源。

在各產業中,又以二十四小時生產為主的半導體產業用電最兇,光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隨著先進製程的新產能陸續開出,預估2025年用電佔全台比例將由4%翻倍成長至8%,屆時電力缺口恐會進一步擴大。

風電及太陽能重中之重

若再配合政府拉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的政策,可預期再生能源發電需求將大幅增加,相關發電的基礎設施建設勢必要加快腳步,帶動再生能源商機提前發酵。因此,可以看到在2030年前淨零排放投入的9000億中,就有2107億元用在風電、太陽能及氫能等再生能源的電力升級。

風電及太陽能一直是台灣執政黨能源轉型政策主打的升級方向,過去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經濟部表示,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統計資料,2021年底日本及韓國的離岸風電設置量分別為65MW及136MW,台灣則是237MW,在總裝置量及成長率已高於日、韓。

太陽光電部分,因國土面積的差異,總設置量仍低於日、韓,但以年平均成長率來看,2016年至2021年日本約12.1%、韓國約32.5%,台灣則為44.2%,成長速度較日、韓快速。

前期工程延遲趕進度 後期標案收件在即

執政黨2025年能源轉型規劃中的離岸風電分配的容量目標為5.7GW,原先預計於2020年至2025年陸續商轉,不過受到疫情影響,相對施工進度有所放緩,後續應會有趕進度的動作。

2025年後的離岸風電政策傾向由政府主導區塊開發,從2026年到2035年將釋出15GW容量(原規劃10GW),前期2026年至2031年將再分做三期,先行釋出9GW,即每年釋出1.5GW,加上2025年前強制國產化比重達70%的目標,建立台灣風電國家隊,台灣供應鏈所能吃到的商機大餅將會越來越多。

區塊開發首期申請預計於8月底截止收件,最快第3季或第4季公告結果,有望成為近期離岸風電產業的重要利多題材。預計先選出2026年至2027年共三GW裝置容量,決定六風場獲配開發權。經濟部預估光這兩年國產化就可創造2614億元產值,可望帶動鋼鐵、電機、電纜及海事工程等商機爆發。

國產化新項目為台廠新商機

由於標案是先取得資格,才得以競標。市場預期競價都會是零元,需要以產業關聯分數加分。產業關聯分數比的就是國產化比重,國產化越高分數越高,越早開發,有利2023年第一階段之後國產化項目的受惠廠商,新增項目商機包含葉片、鑄件、材料、風場開發及海事工程等。

由上緯新能源、天力離岸(6497)、永冠-KY(1589)、雲豹能源(6869)四家本土廠組成的離岸風電台灣隊,去年中決定參與離岸風電第三區塊開發,從離岸風電供應商轉型跨足為開發商,規劃在苗栗外海一帶,建置Formosa4(海盛)及Formosa5(海碩)兩案場。其中Formosa4的深水域固定式基樁工程設計,委由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負責;Formosa5首次納入具前瞻性的浮動式技術,展開經濟部選商的前置作業。

在技術層面,永冠為全球主要風力發電機及設備廠商的首要鑄件供應商,天力離岸則是台灣唯一MW級風力機葉片供應商,也是全球第二大風力機系統商MHI-Vestas亞洲在中國市場外唯一海上風力機葉片供應商,同時可以吃到國產化新增項目商機。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