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有一天台灣上班族要每日一篩?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04-14 14:15

截至4/8為止,外資今年在上市市場共賣超5527.62億元,已超越2021年的4540.07億元賣超,2020年的5394.7億元賣超,如果外資賣超台股立場不變,估計今年要破八千億元賣超應該不難,但很值得思考狂賣台股的背後動機。

如果站在經濟面的角度,近期多家華爾街投行紛紛看淡2023年的美國經濟成長,主要觀點不外乎聯準會升息打通膨,看衰聯準會難達到「一邊壓制通膨、一邊維持經濟成長」的目標,最終還是需要一場經濟衰退才能讓通膨降溫。當然升息的過程會壓縮科技股的本益比空間,所以看衰美國科技股,就差不多是調降台灣半導體的另一種說法。

4/7聯準會準副主席布雷納德表示,今年還需要升息300基點,意思是剩下的六次升息都是兩碼(0.5%),這是目前最鷹派的立場,如果這樣還無法把通膨降溫,同時也管不了貨櫃輪業者的漲價的話,那就真的只能寄望消費者少買點東西了。

當然,外資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那就是「今日的俄羅斯,明天的中國」,這個代理人的戰爭議題,台股避不開,也沒法限制外資不要賣,所以對股民來說,此時多少懂一點技術分析是有必要的,起碼知道技術面轉弱,且有可能進入長時間修正的個股,該停損就停損、該避開就避開,是面對第一季科技股法說會行情的護身符。

從2/21俄烏開戰前三天,外資開始積極賣超,統計至4/8為止,賣超金額第二名的聯發科,累積賣出512.93億元,今年已下跌29.41%,符合熊市的定義。由於聯發科是手機晶片龍頭,也代表消費性電子,從聯發科看同樣今年跌幅超過二成,且外資大量賣超的消費性電子股還有:聯詠(-25.23%)、瑞昱(-29.83%)、微星(-23.68%)、技嘉(-21.22%)、大立光(-32.66%)等。

非生活必需品預期需求大減

從這個角度來看,手機、電視、電腦等消費需求在上海3/30正式進入「全域靜態管理」後,可以說,連維持生活必需的食物都不一定搶得到,且及時運送抵達的情況下,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可以預期會減少很多,這點從SCFI運價指數在4/1與4/8的公布值,下跌的點數幾乎差不多來看,四月的營收好不到哪去。

但關鍵是,原本預期五一連假前會解封,經未證實的消息─「上海在5/1-7全市封控情況維持現況,5/7-11浦西部分區域解封,浦東及相關區域繼續封控,5/11後(全市社會面新增清零),全市部分區域解封,5月中旬到5/18全市大面積解封。」如果成真,五月份營收也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今年的五窮六絕提前發生,至於六月會不會有報復性的消費(正好碰上京東618消費節),到時候再說。

從3/28到4/9為止,問了住上海的同學做了幾次核酸檢、幾次快篩?回:「四至五次核酸檢、四至五次快篩。」算一算,十二天內共做了八至十次檢測。深圳首推核酸碼,搭地鐵要出示四十八小時內的綠色核酸碼,武漢也比照,上海也跟進,估計核酸碼制度至少維持到十一月中共二十大會議之後,假設沿海一、二線城市的二億勞動人口,在未來八個月內(240天)的工作日至少要做不少於九十次核酸檢,還有不知道幾次快篩,這個檢測量的利潤就留給讀者自己去預估,目前中國大陸的快篩劑降到低於25元人民幣。

未來快篩劑有降價空間

參考上海的檢測情況,再回頭看台灣現況,已經有人建議比照口罩國家隊的採購模式,適用於快篩劑,這是預防未來台灣每天確診人數破萬所做的沙盤推演,防疫中心也肯定這個建議,只不過表示目前台灣的確診人數還沒有急迫到做這一步,並且認為未來快篩劑降價是有空間的,這話的背後意思是台灣的確診人數還沒見到高峰。

上海人口跟台灣差不多,參考上海的確診人數發展過程,擴散點華亭賓館3/6開始集體隔離,但第一代上海本土確診者更早,以3/6當天中國確診人數剛好突破五百人關卡為參考基準,3/10就破千,4/3破萬,二十四天。換言之,台灣人能不能與病毒共存,繼續過正常日子,就看能不能撐過遶境與演唱會這兩道考驗。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