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與上海「全域靜態管理」是去(2021)年第四季法人機構做2022年行情展望時沒猜到的黑天鵝,通膨上升與聯準會升息縮表是預期中的事,儘管如此,在第四季能夠猜到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今年可能升息到3%以上的,應該也是少之又少。
更別說,自詡為防疫優等生的台灣,大概也只有少數人預想到本土確診竟然會有單日破千的可能出現,今年才剛過四分之一,後面還有美台地方選舉與中共二十大,意外跟明天不知道誰會先來。
低通膨環境不再
先更新通膨數據,四月十二日公布美國三月CPI年增率增加8.5%,通膨加速,為1981年十二月以來的最快成長速度,高於市場預期的8.4%,也超過前值的7.9%。CPI年增率成長速度連續第六個月超過6%。
從CPI的歷史走勢可以發現,自1990年的第一次波灣戰爭後,三十年的低通膨甚至通縮環境已經成為過去,這一輪的通膨壓力會不會挑戰1980年四月的14.7%前高,相信會是未來兩年影響金融市場最主要的核心議題,其他的黑天鵝如俄烏戰爭(能源與糧食危機)、升息、供應鏈瓶頸、防疫措施、地緣政治下的保護主義等,其實都是通膨加速的推手,當前聯準會與華爾街投行的共識是這一輪抗通膨需要升息十至十一次,今年底目標3%,明年升到4%,如果2024年通膨還居高不下,那麼大宗商品可能取代科技股成為市場追捧的焦點。
從月增率的角度,美國三月CPI月增率漲幅繼續擴大,增加1.2%,是自2005年九月以來的最大漲幅,且是CPI連續第二十二個月上漲,美國勞工統計局表示,通膨上升的最大因素是食品、汽油和住房成本等推升。
美國財長: 今年經濟仍可維持成長
住房指數是至今為止助長通膨上升的最大因素。疫情爆發兩年多來,從2021年開始,美國除了車市出現新車、二手車齊飆漲的現象外,房市也發燒。從2020年第一季到2021年第一季,美國房價上漲了12.6%。與2020年第四季相比,房價上漲了3.5%。剛公布的三月住房通膨年增率成長5%,高於二月的4.7%,為1991年五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疫後房價上漲不是美國專利,台灣的房市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這一輪升息要升到多少才能打房成功呢?這個問題衍生出來的就是股民最關心的,股市行情會跟著被打下來嗎?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聖路易聯準會分行總裁布雷納德的觀點是,至少今年經濟仍可以維持成長,不至於衰退。
俄烏戰爭後續 通膨惡化恐避免不了
或許官員們是對的,但是華爾街投行大多看衰聯準會在維持經濟成長與抗通膨之間,最終無法取得平衡,衰退必將到來。尤其是俄烏戰爭的發展,令人懷疑俄羅斯要如何在五月九日的勝利日取得停火的勝利,特別是澤倫斯基對和平談判的內容越來越強硬,重新回到死胡同的狀態,而普丁說這場仗必須打下去,但是依照目前西方支援烏克蘭的軍火來看,俄羅斯除了超高音速導彈之外,好像沒有絕對的優勢,會動用化武或核武嗎?
假設真的動用化武或核武,那麼西方將直接參戰。西方多打一,俄羅斯垮了,中國將感到唇亡齒寒,可能被迫出手,就算忍住,美國眾議院長裴洛西訪台也會被逼到不得不出手,一場大混戰不論是軍事戰或是經濟戰,都會加劇通膨上升。
假設五月九日和平協議還沒談成,俄羅斯要不是戰敗回老家,就是佔著烏東不走,或是動用化武,感覺上這場戰爭的後續可能任何發展選項都將惡化通膨。
上半年利空匯集
上海四月十一日新增23342例本土確診,十二日再新增26330例本土確診,從三月三十日開始實施「全域靜態管理」到四月十三日為止已經十三天了,等於完成一個十四天的隔離期,很快就知道疫情轉折會不會到來?參考外國的峰值大多持續攀高至少一個月,不排除「全域靜態管理」會持續到五一連假後。
有報導指出,上海防疫一天大約要燒掉一百億人民幣,中國大陸官方目前的態度是肯定並堅持動態清零政策,所以外資大多調降上半年的GDP預估值,普遍認為是第一季經濟成長4.4%,第二季成長4.6%。
但必須要提示一點,今年中國大陸官方把GDP定在5.5%,如果全年低於5%的話,應該臉上掛不住,所以推測第三季官方可能會進一步貨幣寬鬆,第四季營造「普天同慶」的氣氛,搞個報復性消費反彈,全年GDP「做」到至少5%。
所以上半年的iPhone SE3砍單20%、顯卡價格下跌、聯電成熟製程凍漲、崑山台廠停工、Nvidia投資評等調降等利空匯集,科技股的「情緒底」應該會落在第二季,至於「價值底」推測落在半年報公布前後,九月的返校潮就看Omicron的本土確診案例是否控制得當,搭配中國大陸的第四季刺激經濟方案來看,「市場底」可能就落在十月前後,畢竟往年iPhone新手機問世後,股市往往有一波提前卡位的籌碼賣出。
車載MCU供不應求
在消費性電子需求下滑之際,車用晶片的缺貨情況有增無減,先前率先喊漲的意法半導體(STM)、英飛凌(Infneon)等8、16、32位元MCU幾乎是全線喊缺,台廠雖然沒有跟進漲價,但價格也具支撐,目前大宗車用/工控等中高端MCU產品的國際IDM大廠,平均交貨至少三十周以上,甚至交期長達五十二周,所以如果現階段電子股的選股方向,可朝車用與工控等領域去思考。
汽車電子化與電動化趨勢造成車載MCU供不應求,汽車電子電控都會用到電子控制單元(ECU),每個ECU至少一顆MCU作為核心控制晶片。普通汽油車、高級汽油車、智慧電動車平均一輛搭載ECU分別約70/150/300個。
根據IC Insights資料,2021年全球MCU市場規模196億美元,未來五年複合成長率預計為6.7%;在汽車電子智慧化趨勢浪潮,汽車MCU的規模為76億美元,約占39%,未來五年複合成長率預計為7.7%。
價格漲 交期拉長再延長
車用MCU製造以八吋晶圓為主,台積電佔汽車MCU委外代工的70%市佔率,大眾、福特、通用、豐田、寶馬等品牌車廠近期仍表示車用晶片短缺,導致汽車減產或減少交付,台積電透過擴產和重新分配產能應付缺口,其他IDM廠擴產以十二吋晶圓為主。
MUC在2020年下半年出現供不應求,通路價格上漲10%到100%,交期從十周延長到二十周;2021年上半年缺口擴大,價格飛漲三倍到八倍,交期拉長到三十至五十周;2021年下半年供需失衡略有改善,價格平穩,但是物流供應鏈瓶頸,交期再延長,部分產品緊缺;2022年第一季部分產品繼續上漲,交期普遍維持在五十周左右。
▲美國都會區房價指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