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不計代價重建太陽能,進一步惡化糧食危機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04-07 09:59

上海防疫一開始試圖走精準防疫,用意甚好,無奈人的素質還不夠水準,以至於只要有一個「天兵」就會壞事,對照深圳走原本強力封鎖的模式,看起來相對有序,於是上海防疫重新調整為「全域靜態管理」,說明一件事,現階段中國大陸距離台灣的民主素質還很遠,二十年不止,在這種情況下民主=亂象,自然就傾向專制。

改革有兩種,體制內與體制外,用體制外的力量推動改革,必然流血;同樣的,化解內部矛盾,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動民族愛國情感,轉移目標、一致對外。4/5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可能不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丁了,如果北約接受申請入會,烏克蘭準備好加入北約,並提到如果各方希望結束戰爭,各方中也包括西方夥伴,「那麼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

澤倫斯基幹嘛在「希望結束戰爭」議題,特別提到西方夥伴?因為西方夥伴裡有人不想結束戰爭,那會是誰呢?答案很簡單,誰能從這場戰爭獲得好處,就是那個不想結束這場戰爭的人!台灣就算買了再多的先進武器,只怕戰火一開,就是下個中東,想終戰也由不得自己。

巴黎協定將全球氣溫升幅,設定在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不超過攝氏1.5度,但要達成這個目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要2050年歸零。但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衝擊正在考驗各國迅速減碳以應對全球暖化的決心,為了制裁俄羅斯,歐盟各國不得不重新擁抱以煤炭為主的火力發電,今年第一季中國焦煤期貨上漲35.36%。2020年德國近59%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2021年持平在55%,2022年第一季下降到40%,德國能源部長預估到2024年中旬前不能擺脫俄羅斯天然氣。即使今年有了美國150億立方公尺的LNG大單支持,一旦俄羅斯停止供氣,歐洲的缺口可是1500億立方公尺,更何況德州業者稱不知道要從哪擠出這150億立方公尺LNG給歐盟,從這角度來看,已承諾給亞洲的單子要小心被挪用。

德國估計要使歐盟擺脫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需要在未來六年內每年至少增加1700億歐元可再生能源生產支出,歐盟委員會的設想是,到2030年480 GW的風能和420 GW的太陽能將取代歐洲需要向俄羅斯進口的17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歐盟太陽能發電量為165 GW,歐盟預計將於五月公布該計畫。

台灣是全球第二大太陽能生產國,過去被中國大陸業者的大量低價傾銷壓縮國際市場空間,現在因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國商務部3/28宣布調查中國大陸太陽能業者利用東南亞四國洗產地,規避美國關稅,美國或許為台廠開啟重返國際市場的機會,最終判決預定三百天後發布,可延長一次65天。

話說回來,德國已經做了如果俄羅斯斷氣的準備,於是全球最大化工廠─巴斯夫發出警語:「如果天然氣供應量大幅下降,永久低於我們最大需求的50%,我們將不得不縮減或完全關閉位於路德維希港最大化工廠的生產。」該基地2021年用電需求量達到59.98億瓦時,化石燃料供電量達到178億瓦時,蒸氣需求達到1.9萬公噸。

巴斯夫最重要的兩樣原料,一是天然氣,用來生產能源和蒸氣,並製作最關鍵的化學物質如氨氣和乙炔。二是石油腦和苯,石油腦投入蒸氣裂解裝置中,可分裂成乙烯和丙烯。而苯,作為一種芳烴,可生產工程用的塑料。路德維希港基地最大投資項目是乙炔,年產九萬公噸,約佔全球產能7%。此外,TDI、正丁醇、乙丁醇等各佔全球產能7-8%,丙烯酸產能約佔全球4%。乙炔,台灣每年整體需求量達3500-4000噸,和桐在台灣乙炔市佔率約60%。

3/24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局將俄羅斯礦物肥料排除在可能的新制裁之外,原因是俄羅斯供應中斷將導致美國及全球農業化學品市場出現短缺,預期歐盟也會跟進。但3/31俄羅斯宣布所有出口商品將以盧布作為支付貨幣,看來歐美想要買俄羅斯的礦物與肥料可能還有一番政治角力。

4/2烏克蘭農業部公布2022年春播面積約為1340萬公頃,年減350萬公頃,但優於先前農業部長在三月初預估減少一半以上(約700萬公頃),但這不代表糧食壓力減輕,因為絕大多數大宗商品都從黑海運出,成本只要一噸40美元,但現在戰爭改走鐵路,成本增加到一噸133-166美元。

成本增加之外,陸運運力有限,戰前,官方曾預估第一季糧食出口將達到6500萬噸,2/24開戰後,三月預估出口約100萬噸糧食。而且歐盟不計代價重建太陽能產業的背後,預計將犧牲更多的可耕之地。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