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戴口罩不會影響幼兒語言發展 醫師建議家長掌握7項訣竅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2-01-22 11:39

幼兒期的孩子,正處於溝通技能快速發展的階段,無論是透過微笑、牙牙學語、用手勢指指點點,孩子從一出生就努力想要表達自我!但是在COVID-19防疫期間,需要保持社交距離與戴上口罩,就連幼兒也不例外,東元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郭憶霆醫師分享,有些爸媽會擔心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是否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該如何應對?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也提出具體建議。

小兒神經科郭憶霆醫師表示,新生兒學習溝通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從出生第一天開始,他們會觀察親人的臉部和嘴巴動作,以及聆聽他們說話的聲音,同時也極力想辦法回應。幼兒學習溝通技巧的關鍵之一是觀察親近的人的臉孔、嘴型和表情,孩子會專心地「察言觀色」。以幼兒正常發展來說,大約2-3個月會關注聲音的來源,對於熟悉的聲音、人、臉會有反應,3-5個月開始牙牙學語,模仿聽到的聲音,1歲時要會說有意義的單字,譬如:爸爸、媽媽,2歲時期待孩子有10個單字,或是能夠用兩個單字組成一個句子。

郭醫師解釋,目前尚無研究證實配戴口罩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唯有「情緒的判讀」確實有比較大的影響,但也不必過度恐慌。根據研究發現,視障的孩子發展語言的速度和一般同齡孩子是相同的;而且在因為宗教文化因素需要蒙面的國家,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沒有落後。孩子其實會透過觀察肢體動作、聆聽語調的音韻變化、觀察眼睛眉毛所傳達出來的訊息來學習,雖然戴口罩看不到臉部的表情或嘴型,但是嬰兒仍會探查其他的線索來理解和學習語言,並不至於嚴重的影響語言發展。

郭醫師提醒,孩子學習溝通能力主要效仿於身旁的照顧者,而家長所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建議在家無須戴口罩時能多與寶寶面對面互動,無論是在餵奶時、幫孩子洗澡換尿布時、唱歌聊天、玩躲貓貓、親子共讀等各種情境,可以利用聲音、肢體、表情的刺激與寶寶互動,可以嘗試以下7點輔助訣竅和孩子說話:

1、說話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多與孩子說話,日常生活可以帶入生活單字,譬如:脫襪子、吃飯、穿衣服等等。2、直接面對孩子,並確認沒有任何東西擋住孩子的視線或分心。3、放慢說話速度,並稍微將音量放大說話(勿大聲喊叫)、音韻起伏多一點、抑揚頓挫明顯一點。4、使用眼睛、手、肢體語言和語調的變化來加強訊息的傳達。5、詢問/確認孩子是否理解;必要時重複單字和句子。6、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環境噪音及干擾。7、與孩子的幼兒園老師和其他經常戴著口罩與孩子互動的人分享這些溝通方法。

嬰幼兒絕大多數的學習來自於家人,和孩子們在家裡心無旁鶩地面對面交談,依舊可以達到預期的語言發展和社交溝通。語言發展遲緩在嬰幼兒雖不少見,但透過專業團隊的協助(小兒神經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精神科醫師、語言治療師…等),這些障礙是可以被妥善治療的。若父母發覺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的跡象(嬰兒時期太過安靜或對高分貝的聲音缺乏反應、逗弄時沒有回應、一歲半時不會說真正意義的字彙、不喜歡互動…等),應及早進一步評估,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