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人工關節感染勞心勞力 醫師說最新觀念讓病人省時省力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2-01-13 06:50

72歲林女士10年前因右膝蓋退化進行人工關節置換,10年後因人工關節磨損再次接受第二次置換手術,沒想到術後傷口化膿感染,經清創手術及抗生素反覆治療,狀況改善不佳且行走時感到非常庝痛,經介紹至長安醫院。骨科主任楊志鴻醫師應用最新的治療人工關節感染觀念,採用一階段修復再置換術取代傳統的二階段再置換手術,術後病人狀況良好,約兩個禮拜就出院,後續定期回診控制感染即可。

楊志鴻主任表示,傳統的關節感染治療通常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移除舊有人工關節,進行清創後,置放含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幫忙殺菌,患者可能須住院持續施打抗生素約2-4週,直到發炎指數恢復正常,約3個月後再安排第二階段的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

雖然二階段再置換手術有很高的成功率可治癒感染,但病患必需接受二次手術、住院時間長花費也大,且在第一、二階段間的過渡等待期,因骨水泥並不能取代人工關節支撐身體的重量,所以行走彎曲、活動等日常生活功能受限,病患在這期間會非常的辛苦。

楊志鴻主任說,一階段修復再置換術是去國外參加人工關節置換後感染論壇接收到最新的治療觀念,國外也有期刊發表治療成效與二階段再置換手術相似,經評估後決定引進醫院。

手術方式為把原本感染的人工關節移除、清創乾淨後,不需要裝骨水泥,直接裝上新的人工關節,之後再定期回診控制感染即可。優點為縮短病人住院時間及花費,更重要的是手術完後病患就可以正常行走,目前已經有超過50例病人使用這方式治療,都得到很好的療效。

楊志鴻主任提醒,如果在感冒發燒過後,或者是腳趾頭、小腿有傷口過後,若人工關節的部位發生紅腫、熱痛,建議趕快就醫檢查是不是有細菌感染,盡早接受有效的治療是治癒感染的決定性要素。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