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預計於2024年歡慶建城四百年活動,市府不僅成立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亦規劃一系列慶典,並爭取台灣燈會、國慶煙火在台南舉行。但籌備會執行小組僅在去年開過兩次跨局處會議,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重大進度。市議員陳怡珍4日就此提出質詢,建議黃偉哲市長應排除萬難親自主持會議、緊盯所有執行進度,並定期召開籌備會議,將相關會議結論資料放在網路上,供市民朋友了解。
市議員陳怡珍指出,原先列為將於建城四百年活動中面世的「台灣三部曲文化園區」,現況是荒蕪一片。台灣三部曲文化園區與魏德聖導演的台灣三部曲電影計畫合作,經各界奔走,推動臺灣文化及影視產業界的大工程,同時也是黃偉哲市長力促豐盛之城的重要競選政見之一。108年11月1日魏德聖導演與市長風風光光舉辦簽約記者會,黃市長還強調,未來不論是環評、交通規劃及資源整合,都將持續給予全力支援。然而,園區位置目前荒蕪一片, 2024年不可能看到台灣三部曲文化園區完成。更甚者,魏德聖導演今年8月忍痛宣布台灣三部曲電影計畫延宕,背後揭露無限苦衷和無奈,魏導團隊遲遲爭取不到任何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導致資金不到位、進度耽擱。
陳怡珍強調,如此十分辜負魏導用心、用生命的電影規劃,更是辜負所有台南市民的期待,台灣三部曲文化園區已經不可能在2024年完成了,而拍一半的電影,希望市府能盡全力協助整合資源,將電影拍攝完成,呈現台灣人送給台灣的禮物。
陳怡珍還指出,作為文化部五大園區的最後一塊拼圖「赤崁文化園區」工程於107年10月動工,當時預計在110年8月完工,將共同迎接113年台南建城400年。時任台南市長的賴副總統甚至核定「赤崁曙光」計畫,在藍圖中拆除赤崁樓的圍牆,設置下沉式廣場,讓古蹟更具穿透性,與人民更親近,而主建築的入口正面也將由民族路改為赤崁街,回到最初始的面海方位;赤崁樓的地底開挖規劃為文物館。如今,卻因為挖掘到歷史遺構,導致相關工程延宕多年,甚至變更計畫不蓋博物館,並將遺構回填,以先完成成功國小師生返校計畫及回復停車場。
陳怡珍說,停蓋文物館實在可惜!並舉出西班牙托雷多會議中心、韓國首爾公平城市遺址展示館為例,皆是下沉式博物館的成功典範,盼市府借鏡國外成功案例,找出興建博物館與保留遺構的平衡點,完美呈現新與舊的融合。將遺構融於現代建物中,將現代建物構建於遺構裡,期待台南的羅浮宮出現。
陳怡珍表示,地方亦盛傳,「赤崁文化園區」工程計畫已花費近17億,反反覆覆的工程,讓居民搞不清楚進度到哪裡。文化局應將工程進度與使用經費狀況以表格方式呈現,提供網路專區供民眾查詢,加強計畫透明化。
對此,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目前文史專家委員同意拆除赤崁樓的圍牆,暫時取消下沉式博物館計畫,並積極規劃與鄰近景觀縫合。目前僅花費近兩億元經費,用於興建校舍與地下停車場、服務中心、活動中心。黃偉哲表示,對於博物館的興建形式不會有成見,不管是下沉式或是其他形式,只要能親近人民,都會再評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