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南市鹽分地帶特色 地方爭取興建文化中心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2021-09-02 06:20

大寮公墓第一期已遷葬完成,綠草如茵。

台南市大北門等6個區是俗稱的鹽分地帶,早期文風盛行,有不少文學作家和詩人,更留下不少作品,但卻缺乏保存和展示空間。市議員陳昆和於總質詢提出新建鹽分地帶文化中心計畫,獲得市長黃偉哲的肯定和支持。陳昆和表示,地方意見都認為9月將遷葬完成的七股大寮公墓用地最佳,相信未來在市府、議會和地方共同合作下,會是一處具文化、運動、休閒和藝術的展演空間。

第二期正施工中,9月可完成。

第二期正施工中,9月可完成。



陳昆和說,台灣文學史上俗稱的鹽分地帶,就是佳里、學甲、將軍、七股、西港、北門等6個區,因產鹽及土地貧瘠而得名,鹽分地帶精神就是不怕苦、勤勞、助人、團結。日治時期出現不少文學創作群,最出名者就是俗稱北門7子的吳新榮、徐清吉、郭水潭、王登山、黃勁連、莊培初、林清文,文學藝術獨樹一格。目前國立北門高中圖書館設有鹽分地帶文學專區,典藏不少鹽分地帶文學作家、詩人的作品和書籍。

陳昆和市議員指出,新建鹽分地帶文化中心計畫,可彰顯地方特色,獲得市長黃偉哲的肯定和支持,市府規畫的地點佳里體育公園、蕭壟文化園區、蕭壟足球場、公5公園預定地及大寮公墓等,預估鹽分地帶文化中心經費約新台幣7億5000萬元,包括主體建築及設備工程6億元,景觀及其他費用1億5000萬元。他提出的目標是全國性規模的文化中心,除大寮公墓外,其餘的格局都太小,屬地方型而已。

109年9月,市府邀集文化部、立委、市議員等,會勘佳里區體育公園,當民眾知道要改建為鹽分地帶文化中心後,網路及地方罵翻,那有把辛苦培育多年的現有運動綠地廢棄的道理,而體育公園是佳里市區僅有的一處綠地。蕭壟文化園區土地為台糖所有,取得有難度。蕭壟足球場規模太小,公5公園預定地涉及解編和民眾權益,2處的停車規畫和發展一定會擾民,且影響市區交通。

陳昆和表示,於大寮公墓用地新建鹽分地帶文化中心最具發展性,用地全部是市有地,取得容易,交通便捷,影響民眾生活最少,相關未來發展範圍可期。最重要的是可補足市文化中心與南瀛文化中心欠缺現代化與足夠空間的室內外表演場、位置與交通不便利、停車位不足及不利於辦理大型教育文化活動等缺點。由於選址關係著七股未來發展,方一峰議員及七股區里長也會參與聯署爭取。

陳昆和議員表示,鹽分地帶文化中心設在七股大寮公墓原址,依營建署於7月31日公告的都市計劃圖,市府只要作區段徵收,即可讓佳里和七股連結一起,加速七股發展。而透過市176線、台19線、台17線等主幹道連結,可嘉惠西港、將軍、學甲、北門、麻豆、官田、安定、安南區,幅員達10個區,人口數超過40萬人。

目前七股區公所辦理大寮公墓第二期遷葬工程,第一期部份已長出青青綠草,完全看不出是公墓痕跡,第二期工程已接近完工階段,預計9月可完成。民政局表示,遷葬完成後,各方建議朝鹽分地帶博物館、滯洪池及環湖步道、運動公園、藝文中心等方向規畫,未來將由公所召開座談會研議討論。若鹽分地帶博物館選址大寮公墓,民政局將配合辦理用地移撥等事宜。

陳昆和議員表示,市府編列80萬元作為選址規畫費,未來如能把鹽分地帶文化中心設在七股大寮公墓原址,由於該地地勢較低,可請水利局向水利署等爭取經費改善,興建大型滯洪池和親水公園,供民眾休憩、運動。挖出來的泥土作為文化中心地基之用,一舉數得。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