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時鐘再快轉!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癌 大腸癌連13年居冠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0-12-29 12:39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圖/翻攝自國民健康署臉書)

衛福部國健署今(29)日公布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罹癌人數達到11萬6131人,罹癌人數比106年增加4447人,癌症時鐘比前一年再快轉11秒,平均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癌。

國健署今日公布107年癌症登記報告,10大癌症排行榜中,大腸癌連13年居冠,其次依序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及子宮體癌。

(圖/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圖/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表示,107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6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6歲、子宮頸癌為58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9歲、甲狀腺癌為50歲及子宮體癌為55歲,與106年相比較除其中乳癌、食道癌及皮膚癌老1歲,肺癌、攝護腺癌及子宮體癌早1歲,其餘與106年相同。

國健署指出,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1,779人,107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1.3人,較106年增加5.6人,前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至於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4,352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4.7人,較106年增加3.7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6年相比較,肺癌和大腸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6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圖/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圖/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說,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107年每10萬人中有309.8人罹癌,較106年增加4.4人,下降最多的是大腸癌及肝癌,相較106年每10萬人減少1.1人及0.7人。大腸癌首見50-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顯示政府自93年起推動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其中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治療,阻斷癌症發生。而攝護腺癌、肺癌標準化發生率相較106年每10萬人增加3人及1.8人,為發生率增加最多的二種癌症。

為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或癌症,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應至醫療院所定期防癌檢查,因為癌症的發生可能是數十年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至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證明,四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國健署也提醒名眾若篩檢結果為陽性,莫驚慌莫害怕,應儘速至醫療院所接受確診,有效發現異常,及早確診與治療,以提高存活率。在全球對抗新冠肺炎之際,呼籲民眾仍應定期健檢、確診與治療行動,遠離癌症威脅,並再次提醒民眾於醫療院所篩檢時必須配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