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排砂隧道功效卓著 榮獲水利工程類特優獎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16-05-12 11:37


石門水庫於102年起啟用排砂隧道以來,4場颱風總計約排放240萬立方公尺泥砂,節省了約12億的清淤經費,有效減緩水庫淤積壓力,北區水資局長黃宏莆12日除說明排砂隧道的設計理念之外,也肯定排砂隧道的功效卓著。

黃宏莆指出,石門水庫排砂隧道工程的理念是將水庫上、中游集水區的泥砂在進入水庫後,將含砂量多的底層水經排砂隧道排到下游,以減少水庫的淤積,延長水庫壽命,亦有助於維持水庫下游河道的水砂平衡及海床穩定。


排砂隧道工程分成二期,運用石門發電廠原有的二組發電機組加以重新設計改裝,第一期工程將既有電廠2號壓力鋼管,改建為排砂鋼管以增加排砂功能,降低水庫淤積速率,延長水庫壽命。第二期工程則將1號壓力鋼管以新設之分歧管連接至電廠1號及2號機組,恢復電廠發電功能。

第一期工程在98年12月開工,歷經3年完工,其主體為高壓滑動閘門(寬2.2公尺、高2.4公尺)及射流閘門(直徑2.5公尺),其尺寸、設計承受之動水壓力(14kg/cm2)均屬世界級規模。

完工後使原電廠排砂水量由原來的每秒55立方公尺提升為每秒300立方公尺,提升水庫整體排砂效率及防洪功能,是台灣第一座利用發電鋼管改建為排砂隧道的水庫,克服了許多工程難度,成為石門水庫最主要而經濟有效的排砂管道,因此,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頒發第11屆金質獎「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水利工程類「特優」的榮譽。


黃宏莆表示,102年啟用排砂隧道以來,排砂比已由原先之15%提升至35%,去(104)年2場颱風更是約排放140萬立方公尺泥砂,若是加上前2次颱風來襲,4場颱風總計約排放240萬立方公尺泥砂,節省了約12億的清淤經費,減緩水庫淤積壓力,成效卓著。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