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走失標準流程 失智症協會報你知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0-04-18 07:40

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創會理事長白明奇教授有感於迷路走失對於失智症病人與家屬所造成的巨大心理衝擊,舉辦「失智症春季論壇」率先提出「面對失智病人走失標準流程」,獲得廣大迴響。

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洪煒斌醫師提醒民眾,失智症的症狀絕非只有記憶力受損,有些病人是以空間感障礙來表現,因此平常若是親人長輩有疑似認知功能減退,最好及早就醫獲得適當的治療,並且定期幫親人長輩拍照、多多留意穿著特徵,並與社區居民維持良好互助關係。

對於時常遊走的長輩,最好在隨身衣物上繡上聯絡方式、也可到區公所辦理愛心手鍊、或到警察分局建立指紋檔案。

洪煒斌醫師指出,若是不幸走失,家屬必須先冷靜下來,想想平常親人長輩較常去的路徑,失智症病人通常習慣前往自己熟悉的地方,家屬可先在住家或是附近尋找,並且尋求鄰居或是親友的協助。若無法找到,撥打110協助報警,並登錄失蹤老人協尋中心,運用網路或是廣播協尋。

失智症病人走失可能會造成家屬心中難以抹滅的遺憾!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平時應多多進行三動兩高:頭腦要動、有氧運動、休閒活動、高度學習、高抗氧化等等來預防自身老後失智,已有疑似失智症狀的親人長輩應由家屬協助至醫療院所進行診斷與治療,延緩病情與退化速度,社區應有守望相助互助合作機制,對於疑似走失失智病人的表徵應有所警覺,適時給予協助。

失智症是老年常見的退化性神經疾病,除了造成記憶力退化之外,也常有操作能力障礙、空間定向感障礙、語言能力問題、個性情緒改變、幻覺妄想等等,表現的方式相當多元,因此失智症並非只有記憶力問題,其中空間定向感障礙可能導致病患失去方向感,在找路的過程中沒有辦法順利找到正確的方向,導致病患迷路。

失智症患者迷路常常發生於白天,可能是因為白天家中陪伴的家屬不在家中,患者獨自出門因而發生迷路。居住於社區中的失智症病人的迷路發生率,可能在15-50%左右,不算少見,而迷路的病人若是沒有及時在黃金72小時內被找到,身體遭受危險的機會將會大大上升,可能導致脫水、昏迷、車禍等等,造成生命危險與家人難以彌補的遺憾。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