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於72年的中國城商場 大鋼牙進場啟動拆除

記者賴子瑄、鄭永德/台南報導 2016-03-20 10:36


為改善市容,增進公共安全及公共衛生,促進都市發展,興建於民國72年中西區中國城商場20日上午假中西區辦理中國城拆除大鋼牙進場啟動儀式,市長賴清德在聽取都市發展局簡報後表示,中國城的拆除,空間活化再生,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感謝住戶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支持都市更新發展計畫。

民國66年將運河盲段填平後興建「中國城」商場,提供小吃美食、服飾百貨、冰宮、電子遊樂場、電影院以及地下街等商業娛樂設施,成為吸引觀光客的新地標,為南臺灣最繁華熱鬧的商圈之一,後來由於臺南市核心商圈轉移,以及海安路地下街興建,十年施工期間阻斷了中正路的連續性,造成客源嚴重流失,店家紛紛關門歇業,致使原本風光的中國城與地下街變成一片廢墟,甚至連帶影響了中正路週邊的商業發展。

圖說:中國城拆除大鋼牙進場啟動儀式,拆除機具陸續完成,佈署於二月下旬開始施作,預計150日曆天完成結構體拆除作業。(記者鄭永德 攝)

 賴市長表示,中國城曾是臺南市區輝煌一時的歷史建築,如今成為治安的死角,登革熱病媒蚊滋生的亂源,拆除、活化再利用的政策已勢在必行,市府為提供市民更優質的生活環境,以具有創意及國際視野的地景改造政策,進行都更計畫,為都市空間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圖說:賴市長勘查中國城內部拆除狀況(記者賴子瑄攝)

都發局長吳欣修表示,本計畫以區段徵收方式進行開發,將中國城坐落基地規劃為廣場用地,拆除閒置的老舊建築物,創造寬敞、舒適的開放空間。今日大鋼牙進場啟動後,預計在7月初完成拆除工程;明年7月「府城軸帶」景觀工程竣工,即可從中正路直通臺南運河,成為觀潮汐、看夕陽的新地景。

未來廣場的興闢將以「潟湖及自然都市」為概念,連接中國城商場腹地與海安路綠帶,還原都市藍、綠帶雙環系統,透過潟湖讓城市與運河水域的風華再現,讓市民重新擁有綠地生活空間,並以嶄新的廣場空間安排,塑造府城新地標,帶動運河星鑽地區、中正路、海安路與五條港文化園區永續發展與再生,創造都市新意象。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