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協會京都大會圓滿成功 讓世界看見臺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9-09-17 00:36

2019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京都大會,於9月1日至7日在日本國立京都國際會館盛大舉行,臺灣有100多名代表與會,發表超過60篇學術論文,展現臺灣博物館人的旺盛行動力與實踐力。文化部為感謝此次臺灣團隊的通力合作與努力,16日邀請今年新上任、連任之國際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理事、論文發表人、策展團隊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監事等人分享他們此次參與京都大會之見聞、感想及對臺灣博物館事業的期望。文化部長鄭麗君除了感謝與會人士於此次京都大會的努力,亦宣示文化部將以推動博物館法4年的經驗,於9月底開始辦理博物館論壇,邀請博物館人共同以公民的角度思考博物館如何回應當代視野、社會使命,並促進文化民主化,進而為社會帶來貢獻。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蕭宗煌表示,本次大會臺灣展位要感謝林猩嶽老師授權「受大地祝福的山」做為主題背景,也感謝國立臺灣博物館延伸林老師的作品意象,讓臺灣展區被公認為此次展會的最佳設計。此外,在文化部支持下,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得以補助眾多學者專家前往京都參與會議或發表論文,更讓臺灣在10個國際專業委員會及ICOM附屬組織中,獲選了12個席次的理事或委員。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分享了她自1976年參與博物館專業組織的經驗,並期許未來臺灣能持續耕耘與國際博物館界的對話與交流,此外,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陳碧琳館長也透過他的論文發表,將臺灣地方博物館對在地知識建構的實踐,與其他國家的博物館進行討論。

本次策展團隊召集人劉德祥則論述了此次臺灣展區策展的四大理念,包含「永續環境」開啟博物館面對自然環境的時代對話、「人權與正義」給予博物館重新解讀歷史及消弭衝突的任務、「友善平權與文化平權」彰顯博物館於國際化社會下的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維護各類觀眾權利的必要性,「社群與公眾參與」則以博物館作為串聯、溝通的平臺與媒介,促進公眾演繹、詮釋自身的故事。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也是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主席陳俊宏則表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決定於臺灣成立亞太分會,象徵世界已經看見臺灣過去於人權維護上的努力,未來也將以臺灣作為基地,透過博物館為受壓迫的人們發聲,串聯各相關博物館或紀念館形成以人權為主題的亞洲文化路徑,讓人權的價值體現在每個博物館的文化近用措施上,使得館館都是人權館。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此次匯聚外交部、教育部、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文化部等政府資源體現了臺灣博物館在社會邁向多元文化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向世界貢獻民主自由的臺灣價值,令國際友人對臺灣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及博物館專業表現留下深刻印象。鄭麗君亦宣示文化部將於9月底開始辦理博物館論壇,論壇的4大議題亦與京都大會上的臺灣展位相呼應,包含「文化/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展現生態、文化的多元價值與精神,維護知識體系的發展;「公眾參與及當代視野」探討博物館反思後如何關照當代議題以及實現博物館的使命;「專業發展與科技應用」將討論如何透過科技發展提供館員技術上的支持,配合「組織發展與制度法規」中博物館需求的研析,集思廣益形成博物館政策白皮書,成為未來實踐人民文化主體性的施政依據,為下一階段的臺灣社會提供厚實的文化力。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