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攻台 全國僅嘉義市沒案例 恐已在本土繁衍世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9-07-15 22:00

秋行軍蟲(圖/農委會防檢局)

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全球預警的重要農業害蟲秋行軍蟲,因受天氣系統的推波助瀾下,蟲跡已進駐台灣。自從在 6月10日傳出台灣苗栗縣通霄鎮的飛牛牧場玉米田,已確認出現秋行軍蟲幼蟲後,全台灣不少農作區域,陸續傳出確認或疑似出現秋行軍蟲幼蟲、成蟲出沒的通報。行政院農委會防檢局日前表示,秋行軍蟲已在台灣完成世代交替,新一代蟲正發育中。今(15)日防檢局進一步指出,目前全台灣僅剩嘉義市未傳出秋行軍蟲出沒案例,照現今發展來看,防檢局認為秋行軍蟲恐已在台灣本土繁衍世代。

行政院「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簡稱應變小組)今(15)日說明,截自7月14日止,除嘉義市外全國各縣市均有秋行軍蟲通報確定案件計206件;成蟲確定案例118件。目前已完成銷毀81件,藥劑防治122件,3件尚仍待處理。秋行軍蟲相關疫情資訊,每日更新於「秋行軍蟲專區」(網址址:http://faw.baphiq.gov.tw/)。

應變小組說明,目前仍為秋行軍蟲緊急防治第二階段,除積極盤點現階段緊急防治作為及整備整合性防治管理措施外,並掌握該蟲生物習性,田間觀察除玉米作物外,許多高風險寄主作物(甘藷、牧草、落花生、小麥、高粱及甘蔗)及受管制疫區周邊作物(水稻、甘藷、牧草、落花生及葫蘆科作物)均未發現該蟲蹤跡;在大豆與玉米間作田區,僅於玉米植株上發現。

應變小組強調,累計至今(15)日該蟲發現案例數量有減緩趨勢,但評估恐已在台灣本土繁衍世代;應變小組歷經召開第三及第四次專家學者會議,針對該蟲生態習性、防治處置作為、緊急防治藥劑藥效評估、整合管理技術策略等進行研商,依作物栽培生長期,將秋行軍蟲納入玉米良好農業規範(TGAP),並最後檢視玉米病蟲害整合管理(IPM)策略,以準備邁入農民自主管理之第三階段。

應變小組表示,有鑑於目前該蟲危害仍以取食玉米為主,將輔導農民以轉作或輪作方式,栽種玉米以外其他作物,並依循IPM策略,官方將持續目視巡檢調查,也籲請農民做好田間主動巡查工作,加強通報,作物採收後應採取清除殘株並翻耕及淹水的耕作防治手段,以降低該蟲田間數量;另緊急防治藥劑藥效評估試驗完成後,將評估開放其他夜蛾及鱗翅目之防治藥劑,上述相關措施,均是為進入接下來由農民自主管理之積極整備。

應變小組再次強調,日韓都已爆發秋行軍蟲疫情,農委會會持續關注秋行軍蟲的國際疫情,並與國外之研究學者專家進行交流,掌握監測與防治之最新國際研究進展。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