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北機場老故事系列六之六 空間活化及史料紀錄刻不容緩

記者楊基山/宜蘭報導 2019-07-11 16:59

左上:徐強德表示牛隻曾卡在雕堡內,進出不得。左下:國軍接收北機場時所畫的草圖。右上:北機場面積有12萬多坪。右下:耆老口中的北機場指揮所已遭封閉,如今看到的是鋼條的外露景象。(圖/楊基山)

金六結營區屬昔日北機場的北界,南界在員山鄉金包里古的玄開廟旁,西鄰宜蘭河,東以金六結路為範圍,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這裡應該就少有飛機起降過,且成為由昆明遷台的第一飛機製造廠復廠的地點,勢必有一番考量,最後再度移往高雄,並納入「第一供應處」編制,所以隨廠而居的徐家,60多年來一直生活在岡山。

根據一份國軍接收資料,北機場面積為12萬餘坪,僅是南機場的五分之一大小,這也是耆老口中,只能起降小飛機的主因,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緊急又在擺厘和內城一帶,分別修建南及西兩座機場,以因應作戰需求,而前者即是神風特攻隊出任務的基地,後者小到只有南機場十分之一強,且沒有任何建築設施。

儘管利用條件輸人,惟因國軍建置金六結營區的關係,終戰後其周遭比起南機場可謂繁榮多多,尤其民國38年第一飛機製造場遷移至此,翌年又有通信兵學校的進駐,同年二月中央航空子弟學校在正聲宜蘭台正對面復校,接著加上空軍眷屬居住的凌雲新村,及退役榮民臨時修建的蘭竹新村陸續集結,與營區成了共生體。

如今不是農作就是營區的北機場,因地勢低窪,又夾在宜蘭河和泰山圳之間,每遇洪患季節淹水成災,眷村住戶苦不堪言,陳定南縣長任內最經典的一張巡視災情「水深至胸」的舊照,就是在金六結營區前取的景,讓人迄今印象深刻,如今雖已有改善,但眷村也大都遷離了,此地似乎不若以往的盛況。

宜蘭市建軍、思源、泰山及七結等里民的生活,與昔日的北機場似乎多少有連結,徐家三姊弟及里內耆老談及北機場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其中位於金六結路上的一座水泥雕堡,被指為是日軍的指揮所,十分堅固,多年前政府拓寬路拆到一半就放棄了,徐強德更說,早年還看見有牛隻雙角太大而困在雕堡出不來的趣事。

有耆老亦提及,太平洋戰爭結束初期,北機場仍由日軍看守,附近住家有人發現油庫內還儲存有大量的汽油,起了貪念,利用晚間管理鬆散之際,糾眾去偷取轉售,有群年輕人竟因擔不起重量而當場吐血,據說這次行動大家都嚴重傷了身,參與者在過後幾年先後離世,成了坊間相談舊機場的話題之一。

徐強德三姊弟民國44年學期結束,舉家又遷往高雄,後來落腳的岡山健鷹村,也成為30之年後李祐寧導演,鍾楚紅主演,描述台灣早期眷村生活的電影「竹籬巴外的春天」,搭景拍攝的現場。徐家尋找記憶的北機場雖已成了歷史名詞,而這座宜蘭第一座飛行場,卻也留下許多的陳年往事,值得紀錄與回味,在此員山鄉公所推動整建計畫的同時,正是重新解讀其歷史片斷的好時機。(全文完)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