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全民科學周,光學環島列車抵高雄。(圖/記者李祖東攝)
「2019臺灣科普環島列車」行經9車站後,4月30日下午抵達台鐵新左營站,高雄市教育局主任督學吳碧華、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文化新聞官麥修瑞、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院長吳明忠、物理系教授郭啟東、中山大學附中校長陳修平、新左營站站長劉俊哲等人,及吉祥物佐佐盈盈帶領近350名師生,一起迎接科普列車的到來。由中山大學主辦、中山大學附中、台鐵新左營站、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協辦的科普列車活動,於新左營站2樓環球廣場準備了包括聲波的物理、珠鍊噴泉、角動量守恆、史特靈引擎、大象牙膏等科普實驗及Nerdy Derby自造小車DIY,吸引大批學子民眾操作體驗。
「科學不只在教室,也可以在窗外景物不斷轉換的火車上探索!」中山理學院院長吳明忠強調,科學教育應走向人群,中小學生科普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奠基工程。物理系教授郭?東研究團隊長年投入科普活動推廣,讓高雄市中小學的科學探索與實作教學益發茁壯,期待在科學養分的澆灌下,孩子們將來能在科學殿堂發光發熱。
中山大學科普團隊帶領遠從金門與澎湖而來的師生,與來自偏鄉茂林國小、小林國小、桃源國小,以及中山大學附中數百名學生參與。中山附中學生更於於新左營站2樓環球廣場操演五項科普實驗。其中「大象牙膏」是運用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加入碘化鉀與洗碗精,在化學反應下,快速產生如象鼻般長、像是白色牙膏般的泡泡。「史特林引擎」所使用的原理基本上就是空氣受熱會膨脹;藉由觀察史特林引擎的運作,讓學子瞭解抽象的熱力學循環過程。
「角動量守恆」則描述一個力矩作用在一個物件上時,它會如何旋轉;由於重力影響,使得車輪獲得一個和自身角動量垂直的力矩,導致車輪的角動量隨時間不停地改變,看起來如同繞著另一軸轉動,日常生活中,陀螺與腳踏車軌跡都是常見範例。現場不少學生體驗後大呼驚奇,除表示將物理運用到生活中非常有趣,更提到「將知識活化真是獲益良多!」
中山大學表示,藉由科普環島列車,以及在全台各縣市舉辦的全民科學週(日),投入有別於傳統課堂上講授式的科學教育,更結合新課綱,將創意生活化的科學融入課程,使學子培養出興趣,也讓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一起「碰科學、玩科學」,體會科學的魅力,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今日與會貴賓包括物理系副教授嚴祖強、光電系副教授于欽平、中山大學傑出校友立法委員黃昭順、成大教授李旺龍(科普計畫召集人),臺師大教授邱美虹(科普計畫前召集人)、清大教授傅麗玉及成大理學院副院長許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