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我們與「善」的距離 關懷與包容精神病友

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2019-04-19 12:58

衛生局長陳潤秋替精神康復者發聲,呼籲社會人性本善,對精神病友關懷與包容,會拉近我們與「善」的距離,協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擁有職業能力、獨立生活。(圖/記者黃村杉攝)

原本就在精神科病房擔任護理師的玉如,6年前罹患思覺失調症,陸續住院治療3次,病情穩定後成為醫院工作坊的護理師,照顧思覺失調病人。玉如19日現身記者會說她曾經跌進黑洞,現在換她來關心還在黑洞裡的人。衛生局長陳潤秋也替精神康復者發聲,呼籲社會「了解」進而「包容」這群邊緣人,協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擁有職業能力、獨立生活。

陳潤秋表示,人性本善,對精神病友關懷與包容,會拉近我們與「善」的距離。她說,思覺失調會有幻覺、幻聽以致喃喃自語或傻笑等等脫序的行為,容易讓人誤以為著魔;是不定時炸彈,而避之唯恐不及或加以捉弄、嗤之以鼻。其實,這些病人就跟糖尿病、洗腎病友一樣,只要規律回診並按時吃藥、復健,病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陳潤秋說,然而精神病友不容易有病識感,也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了,所以常會拒絕就醫、服藥,因此反而更需要社區居民的協助關懷並包容。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著許多的黑洞,跌進去需要很大的力氣才爬得出來。這時候,不僅需要醫療團隊,也需要依賴家人、朋友及社會的協助。

八里療養院長張介信指出,社會越期待醫療可以完全治癒精神病友,那就越不現實。因為精神病友除了醫療控制病情,更需要社區民眾經由了解他們、包容他們,更進而關懷他們。尤其是病人家屬,面對的是每天的挑戰,也需要社區民眾的支持。



護理師玉如在6年前28歲思覺失調病發時,有被害妄想和關係妄想的情形。護理經驗讓她意識到自己不對勁、生病了,趕緊去精神科急診。迄今有3次住院經驗。第一次住院覺得很像回到念護專時住校的感覺,室友可以互相陪伴很有趣。出院後玉如在工作坊復健,到後來留在工作坊擔任護理師,除了和思覺失調症這個疾病共處,也協助還在黑洞的精神康復者。

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理事長黃莉玲指出,很多人從小看過「瘋子」,卻很少人知道那是大腦功能失調的疾病。因此,「瘋子」烙印在大家的印象中。在家裡猶如不可觸碰的禁忌;社會則因無知而產生偏見與誤解。患者抗拒就醫,家屬拒絕承認,只好隱藏在社會陰暗的角落,導致病情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黃莉玲說,精神疾病若能及早就醫治療,患者便能有機會重拾社會化的功能和職業能力,如常人一般的生活著。因此,不論是精神病人、家屬甚至是民眾,教育是最重要的,精神疾病需要自己覺察及家人協助就醫。協會可以提供完整的精神衛教及照護知能,以及後續的家屬支持團體,同時在辛苦照護過程中能有喘息的機會。

精神疾病是多病因性的,與病人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環境有關。除了規律藥物治療、適度控制壓力,還需要社會環境的支持與包容。衛生局製作宣導影片呼籲大家一起去汙名化,對精神疾病多一分了解、對病人及家屬多一分包容,營造支持與友善的環境,協助精神病人走入社區,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