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馬蘭後山天籟 原音重現古謠

地方中心/台東報導 2015-10-19 07:11


由文化部指導,臺東縣政府主辦之藝文特色發展活動,今年由臺東市新生國民小學、延平鄉武陵國民小學兩校共同執行,並於104年10月23日下午2時30分,在臺東美術館戶外草地辦理成果展演──「原音重現古謠傳承-布農、馬蘭後山天籟」。


本場演出分為武陵國小「Bunun tu sin-i- humis 布農生活情」及新生國小「Amis 古謠新生‧躍動杵音聲聲傳」兩部分。「Humis」布農語意指生活,「Bunun tu sin-i- humis」引申傳承與追隨布農傳統文化中對生命、生活的態度及記憶。過去布農族以小米為主食,許多祭儀文化皆與小米相關,布農族享譽國際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即在小米祭典中獻唱和諧完美的歌聲給dihanin(天神),以祈求豐收及平安。

「Bunun tu sin-i- humis 布農生活情」由武陵國小布農兒童合唱團演出,曲目分為傳統祭儀歌謠、童謠及生活性歌謠。傳統祭儀歌謠是武陵國小學生一定要學唱的歌謠,主要目的為了傳承祭典文化;童謠及生活性歌謠中的歌詞多為教導孩子要勤勞、愛人如己、懂得知足感恩,並追尋布農祖先對生活的記憶及對生命的態度。

「Amis 古謠新生‧躍動杵音聲聲傳」則展現臺東阿美族馬蘭部落有獨特的「複音」唱法,高音及低音此起彼落、疊唱交錯。阿美族部落各有其風格特色,本次則以呈現馬蘭Amis古謠為主。透過高淑娟老師及杵音文化藝術團,與新生國小郭傳宏校長及多位老師的合作下,群策群力培育三到六年級學生傳唱馬蘭部落古謠。

演出曲目包含當年阿美族郭英男與族人合唱的「飲酒歡樂歌」,曾被收錄進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主題曲,名躁一時,低沉渾厚的男聲中,飆出尖銳高亢的女音。學生開心努力習唱,躍動古謠聲中,也使阿美族獨特的「複音」唱法,擺脫流失危機。

文化處表示,藝文特色發展活動旨在發揚在地文化特色,強化族群認同。透過武陵國小與新生國小規劃的研習課程,使布農族與阿美族傳統音樂文化得以傳承與發揚。「原音重現古謠傳承-布農、馬蘭後山天籟」為免票入場,10月23日歡迎大家至臺東美術館,欣賞獨具特色的在地音樂文化。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