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傳藝保存者接班人系列報導之粧佛 志在傳承泉州派技法的陳宗蔚

記者陳木隆/專題報導 2018-11-07 16:49

宜蘭傳藝園區駐園藝生陳宗蔚和他的粧佛作品。(圖/陳木隆攝)

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家級登錄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團體)─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的11位結業藝生當中,年僅30歲的陳宗蔚是最年輕的接班人之一,他因興趣而與粧佛結緣,更拜入人間國寶施至輝門下,成為施大師首位外傳弟子,他以傳承泉州派粧佛技法為職志,在敲打、刀鑿間,展現純手工技法的精神與堅持。

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的陳宗蔚,自幼生長在充滿宗教信仰的家庭與環境,他的阿公是庒裡「保安宮」的乩童,經常為地方信眾消災解厄,在耳濡目染之下,無形中引發他對眾神諸佛產生濃厚的興趣,常常用粘土、陶土等材料捏神製佛,即使是無師自通,花光自己的零用錢,也樂此不疲。

從泥塑出發 與粧佛結下不解之緣

陳宗蔚大學時期就讀台中修平技術學院工業工程系,仍然一心想著泥塑,總在課業之餘持續摸索與鑽研箇中要領。大二那年,為了突破瓶頸,特別前往嘉義向泥塑粧佛店的師傅請教一些關於神佛金身的種種技法,包括開臉、神韻、開幾分眼,以及眼瞼、眼尾的呈現等等,無不逐一問個明白。也很幸運地,這些粧佛師傅們都不藏私地為他指點迷津,讓他受益匪淺。

大學畢業入伍服兵役的陳宗蔚,還是對粧佛念念不忘,就在退伍前,出現人生另一個轉捩點,鹿港文史工作者黃志農告訴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有一個國家級登錄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傳習計畫,國寶級粧佛大師施至輝正在物色1位傳習藝生。他立即把握這難得的機會,2011年在黃志農老師的推薦下,成為施大師首位對外招收的徒弟,另一位同門師兄是大師的兒子施世瞳。

翌年2月,陳宗蔚滿懷熱忱與希望,開始到鹿港施老師經營的佛店學習粧佛技藝,開啟了木雕粧佛之路。拜師學藝期間,他白天到車燈工廠上班賺錢顧肚子,晚上到佛店習藝4小時,回到家裡再繼續勤練技法到凌晨2點,才就寢休息,一大早就得起床上班,每天約只睡個4、5小時。這一熬就熬了4年才學有所成,成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接班人粧佛類的結業藝生。

興趣與毅力戰勝挫折 終於學有所成

回想習藝那段日子,當其他同儕還在玩樂享受之時,他卻忙著一邊學藝、一邊工作討生活,幾乎犧牲屬於年輕人慣有的休閒娛樂時間,才學會了所有的技法。尤其是第一年最為難熬!起初,他怎麼刻老覺得刻不好,又找不出問題問老師,陷入極度的挫折漩渦中,一度想放棄!所幸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導他、鼓勵他,儘管有時難免會有一些責罵,也是因為求好心切,及至後來隨著罵聲的愈來愈少,功夫也愈來愈精進。

陳宗蔚跟著老師從磨刀、選材、粗胚、細胚、修光、開臉、打底漆、細研胚體、盤線、安金化色,到作神帽、植鬚、安龍球、製神器等等功夫,一年內全部都學會。他完成的第一件成品就是老師指定的「土地公」,時至今日,經他精雕細鑿的作品有:關公、玄天上帝、媽祖、觀音菩薩、三清道祖、三太子等40餘尊,小則3.6寸,大則3.2尺,每件從頭到尾,1到3個月完成。

這位粧佛藝生,不僅要學會技藝,瞭解泉州、漳州、福州等派別的技法特性,亦須熟諳眾神諸佛的傳說故事。駐園期間,在木材香味瀰漫中展現技藝的同時,也會為遊客講述一些神佛典故。例如「玄天上帝」為何會成為明朝鎮邦護國之神?又為何人世間會誤傳祂原是殺豬屠夫,後因立志向佛而把自己的腸肚丟入江中成為龜、蛇二怪!凡此種種,無不增添遊客參訪的趣味與興致。

緣起國家級登錄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傳習計畫,師承施至輝學習泉州派粧佛技法,陳宗蔚愈學愈有趣,愈學愈有心得。「以前沒有想過會走上粧佛這條路,感謝老師為我開啟這扇門,這是一條對的路」陳宗蔚滿懷感恩地說,他對於未來並沒有想太多,一心只想著把受託製作的神佛金身做好,把這項傳統技藝好好的傳承下去。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