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閑情」品味花器與生活特展 11/3故宮南院展出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2018-11-02 16:55

呼喚人與花的亙古情緣「花事•閑情-品味花器與生活」特展,故宮南院登場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11月3日起推出「花事 閑情:品味花器與生活」特展,包含「古物:素雅的古典」、「新物:煥彩的時尚」、「吉物:富貴的載體」及「舊物:阿嬤的日常」等4個單元,共88組件的花器與書畫作品,呈現16至20世紀宮廷及民間的花藝美學。此外,數位展區新媒體單元「月影梅」,將引領觀眾進入花器的奇幻世界。

明清時期文人雅士好古成風,認為夏、商、周三代的銅器、玉器,及宋代的瓷器、仿古花器具有古樸氣質,能涵養性情,因此常將其作為花器使用。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也是古器皿為花器的首選。此次展出的「北宋汝窯青瓷紙槌瓶」形如造紙打漿時所用的槌具而得名,青釉釉色瑩潤樸雅,釉面滿佈細碎開片,從器底鐫刻清乾隆御製詩內容,可見乾隆皇帝對汝窯紙槌瓶插花的美感發自內心的讚賞。

當懷古風尚發展至極致,新穎的造型、色彩及紋飾接著成為花器另一波潮流,無論是以「蚯蚓走泥」紋著稱的河南禹州鈞窯花盆、受到荷蘭插花花器的刺激而設計製作的「多管瓶」,或受到伊斯蘭文化影響的玲瓏瓷花器,都是當時花器的選項。

節慶時人們總是設法營造華麗富貴、吉祥又氣派的廳堂氛圍,帶有吉祥寓意的花器便特別討喜,再配以花卉吉言佳語的隱喻,祈求「多子多孫」、「百福百壽」則更增添喜氣,如石榴、靈芝、葫蘆、鰲魚等花器或紋飾,以及常年不凋謝、以貴金屬及寶石製作的人造瓶花與盆景,自然廣受時人青睞。

「舊物:阿嬤的日常」單元展出臺灣早期花器。臺灣經歷清領時期及日治時期,使得花藝融合華夏及日本兩種傳統,花器也呈現獨樹一幟的「臺味」。此外,本次展覽也特別展出3件張大千的花器,體現1970-80年代雅致生活的樣貌。其中「大千題字陶花盆」原來種植連理毛杜鵑,盛開時燦爛繽紛,是張大千特意訂製來贈予形影不離地陪伴他後半生的四夫人徐雯波。

此外,特別為本展設計的數位梅園,不僅有樹、花、小坡、流水,還有隨機出沒的小動物,數位演算藝術也將根據民眾撥動池水產生的漣漪,生出獨一無二的文物與籤詩。

故宮表示,除了讓觀眾透過花器與古人對話,一探文人雅士內心幽微細膩之外,也希望觀眾看完展後帶著記憶回家,找出櫥櫃深處珍藏的瓶盆,試著種上一株花草或插上一段折枝,營造屬於自己的「花事日常」。【展覽資訊】「花事•閑情-品味花器與生活」特展,展期:107年11月3日至108年5月1日,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樓S203廳。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