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策劃季節性移工展 傳承世代記憶

記者官小艇/嘉義報導 2018-10-19 06:40

現場展出多樣1960-1970年代珍貴文物與訪談紀錄

嘉義是甘蔗的重要產地,在1960-1970年代,具有砍甘蔗熟稔技術的大林鎮青壯年農婦,搭輪船遠渡重洋,擔任沖繩群島收割甘蔗等熱帶作物的短期移工,每年約有5個月的時間在海外工作,貼補家計。這幾年來,不只日本記者很重視這段珍貴的歷史,多次派員來台採訪,嘉義縣大林鎮上林社區發展協會更與中正、南華、嘉義大學等學校合作,建立社區移工史資料,辦理「故事自己說:1960-1970大林˙沖繩季節性移工展二部曲」。該展覽嘉義場目前在嘉義市嘉木居的展期至10/21止,平日展覽時間是下午2點至晚上6點,假日為上午9點30分到下午6點。而移工長輩分享會的時間則是10/20下午2點30分開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觀賞。

這項展覽曾於5月在大林日式站長宿舍展出,當時好評不斷,許多民眾甚至打電話到社區詢問這段過往歷史。因此上林社區透過嘉義縣社區營造計畫的補助,再度與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合作,在嘉義市嘉木居與雲林故事館共同策劃「二部曲」的展覽,這也是第一次跨出嘉義縣展出。

「二部曲」的展覽主要是由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胡惠君副教授帶領大學生策劃,除了蒐集了當時的鐮刀、工作手套、紀念品、成藥、護照等珍貴文物,以及製作訪談的資料年表看板之外,大學生更發揮創意,將訪談資料與社區居民共同創作《我的剉(tshò)甘蔗阿嬤》故事繪本、阿嬤故事箱說故事,以及「你寫心我寄信」等互動活動,以活潑生動的方式,講述這段罕為人知的歷史。

根據日本沖繩群島在地文獻「南大東村誌」的記載,1970年左右台灣勞力在當地製糖業達到高峰,約有700人左右,而且多為女性。嘉義大林在高峰時期,就有50多名常態的季節性移工。阿嬤們回憶當時前往日本的時候,怕國外食物吃得不習慣,偷偷夾香腸、鹹鴨蛋、土豆等食物,也都在本次展覽中,搭配文字資料用模型呈現,更令人會心一笑。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的過程中,也意外的獲知住在嘉義市大溪里也有近15名的季節性移工,對於這一段歷史重新被整理感到相當感動,部分長輩也將出席嘉義場在20日下午2點30分所舉辦的「故事自己說」分享會,將串起嘉義市與大林兩地移工50年前共同在沖繩群島「拼經濟」的共同記憶,同時也分享更多故事給參與民眾。

嘉義縣社區營造中心指出,在策展過程當中看到大學生用生澀的台語和阿嬤溝通,以及用同理心思考長輩們想要表達的內容,並且用社會設計的概念,讓生硬死板的歷史能夠更輕易地讓更多人了解,這都是近年來社區營造強調世代共融與青銀共創的展現。從社區自主發起移工議題探索為初衷,再加上學生熱情活力與創意投入農村社區,共同串聯起不同世代的文化記憶與傳承。

「故事自己說:1960-1970大林˙沖繩季節性移工展二部曲」在嘉義市嘉木居的展期至10/21止,平日展覽時間是下午2點至晚上6點,假日為上午9點30分到下午6點。而移工長輩分享會的時間則是10/20下午2點30分開始。雲林場的展出地點在雲林故事館,展期自10/24至10/28每日上午10點到下午6點。故事分享會則是在10/27下午2點30分開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觀賞。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