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 面臨六大困境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8-06-25 16:34

精神病人的治療需要急性期的藥物治療,也需要持續期與穩定期的心理社會復健,是個長期的過程。這十多年為了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增設了上百家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也開辦許多職業重建訓練、就業輔導、支持性與庇護性就業,期望精神病人在離開醫院回到社區後能有持續的追蹤關懷、就業輔導、居家服務。但是即使社區復健資源及人力的量能增加,許多精神病人仍停滯在社區精神復健機構,並未落實讓精神病人回歸社會的目標。再加上近幾年來幾件精神病人社區傷人事件,顯示社區精神醫療網仍有許多需要補救的破洞。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的目的,在協助政府研議解決台灣健康與福利之重大性、急迫性、前瞻性議題。鑒於目前精神病人在社區照護,仍有許多障礙與問題,2018年國衛院論壇計畫即以「精神病人社區照護需求探討及評估」為題,委託台灣精神醫學會賴德仁理事長及張家銘秘書長為議題召集人,召集相關學者專家、康復之友聯盟的病友家屬團體等進行研議,並於107年6月23日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舉辦「精神病人社區照護需求探討及評估」研討會。

研討會的內容非常多元與豐富,上午除了有學者專家對於現行精神病患社區照護體系、人力、資源進行盤點,並分析其問題。還有他山之石-澳洲與香港的社區精神醫療制度,及本次針對社區精神病人需求的調查結果報告,提供未來台灣社區照護學習與精進的參考。此外更特別邀請精神病患與家屬代表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康復的經驗、表達他們的心聲與需要。下午則討論到精神患者的心腦復健與多元職業重建。最後的專家座談則從針對現行精神病人社區照護不足、社區安全網如何補強提出政策建議。

台灣精神醫學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經過幾位專家委員的討論,歸納目前台灣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有六大困境:(1) 由醫院到社區之間的照護沒有連續性,缺乏個案管理平台,衛政、勞政、社政各種資源整合不足。(2) 社區復健機構照護品質需加強,健保給付、評鑑條文需重新修訂,避免社區復健機構的再機構化。(3) 現行社區化照護仍非以病人與家庭需求為中心,在賦權增能、鼓勵自主及家庭支持上仍是不足。(4) 污名化誤解仍然存在,使得精神病人抗拒與不敢就醫,而穩定者仍無法被社區或雇主友善接納。(5) 家屬仍承受長期照顧精神病患責任與負擔,無法得到完整社會支持與資源協助。(6) 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並未完整落實,無法與後續需求與福利資源銜接。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