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求學的外國大學生遊訪五結鄉「小河文明」。(圖/李諭攝)
想要邁向國際化,必先做好在地化。宜蘭縣五結鄉公所近幾年來積極保存及恢復特有文化,並串聯地方旅遊業者與資源,公私協力共同開創觀光賣點,除透過各式管道與平台大力宣傳外,目前更邀請來台求學的外國大學生組團遊訪「小河文明」,希望藉此提昇國際能見度,並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外國旅客做準備。
宜蘭縣「生命之河」─冬山河,從上游的冬山鄉蜿蜒而下,流經五結鄉清水大閘門後,與蘭陽溪和宜蘭河匯流入海。整治之前的冬山河舊河道,夾窄多彎,每有大雨即氾濫成災,當地居民,發揮靠水吃水的韌性,孕育出特色獨具的「小河文明」。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冬山河新河道的整治完成,加上現代科技與產業的興起,原有水岸環境產生極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產業等型態,或為之式微,或凋零殆盡。五結鄉公所為不讓「小河文明」就此沒落走入歷史,積極設法找回及保存,如噶瑪蘭族、養鴨文化、小河早期生活型態等等,並結合在地商家,透過文媒宣等方式,協助宣傳及保存在地文化。
如今,更邀請來台求學的外籍大學生實地走訪五結鄉,首發團已於6月12日成行,是德明科技大學的30位越南籍學生。他們分成兩個團,遊訪保存噶瑪蘭文化的流流社,坐在樹屋下聽古厝阿公阿嬤講故事,了解在地噶瑪蘭族與早期的生活型態;也體驗春仔花、琉璃等在地工藝,還到伴手禮店製作鹹鴨蛋雪花餅,對當地產業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下一波將邀請明新科技大學的外籍學生到五結一遊。
五結鄉公所表示,小河即早期的冬山河,因為氾濫成災而意外造就豐富多元的特有文化,包含噶瑪蘭文化、鴨母船、鴨賞等,從昔日的氾濫之河變成今日的希望之河,不斷孕育發展出許多新的文化與產業,期望透過保存文化與結合在地商家的努力,使小河文明得以永續流傳,也期待激發出新的火花。
更多五結鄉訊息在五結鄉公所網站http://ilwct.e-land.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