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翻攝中央氣象圖官網)
中央氣象局指出,目前位於菲律賓西側的熱帶性低氣壓可能發展為輕度颱風,預測將往海南島移動,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但週二(5日)起將引進南方水氣,使得南部及東半部地區降雨機率增高,南部、恆春半島及東南部沿海也易有長浪發生。至於目前於菲律賓東南方海面的低氣壓,結構仍在整合中,這一兩天有機會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不過未來發展及路徑變數相當大,這兩個熱帶系統發展及走向對於台灣下週後期的天氣可能有所影響。
氣象局預報,今天微弱鋒面仍在台灣附近,迎風面的東半部、基隆北海岸、北部山區一整天有不定時降雨,但雨勢不至於太大,反倒要注意午後山區熱對流造成的降雨,有時候會來的較為急促
氣溫方面,北部、東北部高溫較今日再稍回升,可來到30、31度左右,花東高溫也在30度出頭,中南部仍是悶熱、紫外線指數高的天氣型態,高溫在32度至35度間。
何謂雙颱(藤原)效應?吳德榮解釋,如果兩個颱風靠近至1,000公里左右時,它們將相互反時鐘方向旋轉。最終兩颱風可能互相脫離,也可能合而為一。而1,000公里並非固定,需視兩颱風範圍大小決定,兩個小颱風可能近到800公里都還沒作用,兩個大型颱風可能遠到1,200公里都會起作用。
吳德榮表示,目前一般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不管觀測或模式模擬資料,只要看到可能有兩個颱風,也不論是否符合「雙颱(藤原)效應」的條件,就以「雙颱」稱之,文字上好像是對的,但事實上並非是基於「氣象專業」所傳遞的訊息,造成民眾認知的混亂,很不妥當。
吳德榮指出,週日微弱滯留鋒持續影響,東半部及山區偶有對流胞發展,仍存在發生小範圍劇烈天氣的機率,北部有零星短暫雨,中南部平地降雨機率低。北台灣、東半部略偏涼,中南部仍悶熱。週一至週三滯留鋒減弱東移,西半部氣溫回升至33至35度,週四、五再回升至35、36度左右,天氣漸熱,午後有局部雷陣雨,主要在山區,部分平地受影響。
吳德榮說,週四之後的天氣,因為東亞地區同時有菲律賓東方海面及南海的「熱帶擾動」(當時可能皆已被命名?),以及緊隨在其後,起源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另外就是弱的「滯留鋒」,彼此間產生的「交互作用」,使得大氣的變化非常複雜。
吳德榮指出,各國模式只要在開始模擬時,「熱帶擾動」及其他天氣系統的相對位置、強度及範圍大小,存有一些小差異,運算至最終,都會累積成很大的不同。所以,最新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及美國(NCEP GFS)模式,模擬週五(8日20時)的天氣型態,雖有相似之處,即2個「熱帶擾動」皆尚未影響到台灣;但其強度、範圍大小,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況且幾天以來,各國模式每次新的模擬,修改幅度都不小,顯示出預報的「不確定性」比一般情況大。所以最好還是要繼續觀察,千萬不要根據某一國家、某一次的模擬,就急著妄下定論,因為各國模式都會再不斷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