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三大節之一的「端午節」應節傳統物「香包」,最近市面排琳瑯滿目,其中不同造型的「狗」最受小朋友喜愛。(記者陳榮昌攝)
民間三大節之一的「端午節」逐漸迫近,應節的「香包」也在市面出現,濃香四溢,造型琳瑯滿目,都是電視上卡通人物,可惜傳統典型味的香包已不見,大致採用泡棉、絨布所縫製,安全又幽香,受到小朋友的喜愛。另鄭成功插劍求泉、屈原投江及許仙白蛇之戀等歷史及神話事,最近鄉間街坊再次談起。
自古國內民間盛傳,出嫁的女兒,前三年每逢端午節日回娘家時,必送「香包」給家人及鄰居小朋友,一來聞香去邪,再者避免子女感染臭頭症,雖是傳說及流傳,但民眾卻熱衷這種禮俗。早期傳統的香包,大致是阿嬤、母親長等輩一針一線,用布料又縫又折又壓,包金狗毛及香草,麻煩一點的另折成中國結、荷包等形狀,兒孫吃肉粽之際,隨身放著香包,感受長輩親手縫的親情感,隨之商人製造塑膠動物、卡通及人物之造型香包應市,色彩鮮艷,香味濃厚,但卻缺乏親情及安全性。
由於國人重視環保及兒童玩物安全,塑膠香包蛻變為絨布或泡綿,型態變化萬千,卡通人物、十二生肖,小叮噹、A拉多夢或海綿寶寶及小小兵等,造型琳瑯滿目,件件活潑可愛,今年是狗年,狗的造型更多,小朋友看到總會吵著要父母買,這買這個、那個也要,因少子化,父母特別疼愛子女,時下的香包是環保製作,不怕小孩放入嘴裡,致賣況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