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45週年林懷民舞作經典回顧展 舞出台灣三代人共同記憶

記者賴淑禎/生活報導 2018-05-09 18:23

圖說: 《林懷民舞作經典回顧展》中舞碼錄像展之一的作品流浪者之歌。( 照片提供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游輝弘)

雲門舞集的作品是臺灣三代人的共同記憶,今年是雲門創團45週年,第一個活動選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林懷民舞作經典回顧」錄像展將自5月9日至6月3日將在歌劇院五樓凸凸廳展出,由藝術總監林懷民親挑四支享譽國際的舞作錄像包括《薪傳》、《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展出,此外,由藝術家周東彥執導的微型紀錄片《雲門劇場的故事》,紀錄了雲門歷經2008年火災後,籌備及搬遷至淡水雲門劇場的過程,也將首次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公開播映。

《薪傳》是臺灣戰後第一齣面對本土歷史的舞臺作品,時值全球東西壁壘分明的冷戰時期,有感於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處境艱難,剛從美國歸來,當時三十一歲的林懷民以三百多年前渡海先祖胼手開墾新地的勇氣,創作了史詩作品《薪傳》,對於祖先與土地,呼應雲門舞集後來以舞蹈投入社會、歷史及文化的深刻使命。

《流浪者之歌》為林懷民風格轉變最重要的代表作,1994年林懷民帶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小說《流浪者之歌》前往菩提迦耶朝聖,回歸寧靜安詳的感動之作。林懷民卸去西方舞蹈技巧,從太極導引開啟新的身體風格。

《水月》是林懷民從「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的佛偈得到靈感,首演後被譽為「當代舞蹈的里程碑」並獲頒里昂國際舞蹈雙年展「最佳編導獎」。以東方肢體運作身體、流水、明鏡構出虛實互映,搭配由米夏.麥斯基演奏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東西方元素合作無間、水乳交融,彰顯林懷民舞蹈美學的作品。而2011年的《行草》揭開以書法美學入舞的「行草三部曲」序幕,舞者以剛柔並濟的肢體律動,表現出動靜皆宜、揮灑出書法之精「氣」讓書法與舞者跨越千年時空的私密對話。

臺中國家歌劇院擁有曲牆與洞窟的建築空間特色,這次選在五樓凸凸廳展出《林懷民舞作經典回顧展》,透過錄像影片展覽方式讓民眾有不同的觀看形式,仍使民眾重溫雲門之重要時刻。雲門舞碼豐富,眾多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成為三代人的共同記憶;凸凸廳純白曲線空間形成靜謐的獨特觀賞氛圍,民眾可戴上專屬耳機觀看時空交錯的感動,再度感受到雲門舞集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華語社會第一個當代舞團。

圖說: 《林懷民舞作經典回顧展》中還有《雲門劇場的故事》的微型紀錄片,雲門劇場( 照片提供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 溫明書)

圖說: 《林懷民舞作經典回顧展》中還有《雲門劇場的故事》的微型紀錄片,雲門劇場( 照片提供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 溫明書)



而在這次的《林懷民舞作經典回顧展》中還有《雲門劇場的故事》的微型紀錄片。是雲門舞集歷經2008年火災後,籌備及搬遷至淡水雲門劇場,2015年淡水雲門劇場開幕營運,七年的時間透過海內外民間捐贈,大小朋友共同的努力助成雲門劇場永續基地。擁有百年大樹、臺灣海峽、淡水河、觀音山,環繞在劇場周圍,雲門舞集希望創造一個表演基地,也開闢公共空間,讓民眾休憩參訪並一同共享,開展雲門的新篇章。這次錄像特展,集結雲門數十年精華,讓大家回顧雲門舞集這一路走來的身體、島嶼、大自然的故事。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