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創院60週年生日賀禮 數位修復16mm膠片《傳道與醫治》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2018-04-20 19:26

圖說1:嘉基創院醫師戴德森醫師最小的兒子戴彼得(Peter Ditmanson)出席 《 傳道與醫治》(Preaching & Healing) 16毫米膠片數位修復版台灣首映與映後座談會,身為歷史學家的戴彼得談到此影片對嘉基與教會及嘉義這塊土地的連結,身受感動,當時他還在影片中戴醫師太太的肚子裡。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於4月19日舉辦了《傳道與醫治》(Preaching & Healing) 16毫米膠片數位修復版台灣首映與映後座談會,作為慶祝嘉基創院60週年生日賀禮。

片長約22分鐘的《傳道與醫治》記錄了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1958年剛到嘉義建立基督教醫院的珍貴歷史軌跡,2017年12月18日嘉基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音像紀錄與影維護研究所合作,進行「《Preaching & Healing》16毫米膠片」數位修復合作計畫,並於嘉基院慶月再現嘉義地區60年前的時空記憶。

圖說2:《 傳道與醫治》(Preaching & Healing) 16毫米膠片數位修復版台灣首映與映後座談會 與會影像與文史專家學者合照

圖說2:《 傳道與醫治》(Preaching & Healing) 16毫米膠片數位修復版台灣首映與映後座談會 與會影像與文史專家學者合照



這部承載文史的珍貴膠片記錄著當年戴德森醫師初到台灣的所見所聞,甚至當時的地理色彩、文化及生活的環境,藉由戴醫師的醫療宣教行動,進而保存了嘉義市有別今日的歷史樣貌、早期農家生活畫面,也記錄了許多嘉義地區爺爺奶奶們的集體記憶。

此部膠片透過數位修復得以重現,需特別感謝資深前沖印界調光師、現為國義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維護研究所客座副教授王明山老師,擔任此片修復工作的專業指導,王老師以其在業界超過40年的專業經驗,協助嘉基打開這個封存將近60年的時光膠囊,並得以一步步解讀承載於膠片上的訊息與喚醒過去的記憶。

此次首映會中更邀請到影中人首批嘉基創院元老們以及戴德森醫師家族排行老五的戴彼得(Peter Ditmanson)同時也是東方史學家一同與會觀賞,現場更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王明山老師、吳永毅老師、曾吉賢老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齊偉先副研究員,以及嘉基院牧部卓志錠牧師,分別針對影片「數位修復」、「政治經濟」、「影像語言」、「社會學」、「醫療傳道」等面向進行映後座談。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副教授王明山表示:「數位修復主要的目的在於流通與運用,因為膠卷有一些是屬於稀有物品,或說它可能是唯一的物件,現在台灣有太多的膠卷,它是已經受損了,因為台灣是高溫、高濕,所以在沒有很好的環境下,它很容易就會受損,在受損的狀態之下把影像數位化之後,仍會看到是有很多瑕疵的影像,在這些有瑕疵的影像裡面,會讓你觀看的時候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數位修復,讓記錄在膠片上影像訊息可以再次被觀看。

這部片子,從1960到今年2018 這麼長久的時間它的保存狀況非常好,不過影片還是有些受傷的地方包括刮痕、穩定度跟髒點,那些髒點大部分是放映時所造成黑色的髒點比較多。在修復過程發現影片齒孔已經有受損,所以它在放映的時候,用傳統的放映機放映,每放一次就會發現畫面會抖動的很厲害,每放一次就會受損一次,當然影片是一個寶貝,《傳道與醫治》是一部反轉片,目前也幾乎沒有辦法再複製成膠片, 這部片子有很珍貴的歷史影像,包含台灣早期的農家生活畫面都是蠻珍貴的,能夠修復這部片子我都覺得真的是很棒,很有價值。」

嘉基院長姚維仁表示:「嘉基是一所照顧民眾身體健康的醫院,並看重文化價值的保存,所以身為一個身心靈醫治的基督教醫院,能與臺南藝術大學進行修復合作,再現這部時光膠囊的光彩,今日透過影片放映會讓員工甚至是社區民眾欣賞,同時喚醒大家對人文關懷這個議題的看重,一起前來紀念並繼續傳承當年嘉基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願意飄洋過海來到嘉義從事醫療傳道的愛心行動。」

此次舉辦《傳道與醫治》台灣首映會的目的,除了做為嘉基60周年院慶生日賀禮之外,更希望透過這部影片來尊榮嘉基的退休老員工,紀念過去這些默默在背後付出的前輩們,他們付出值得受到後輩尊崇與感謝。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