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全球腎臟健康高峰會 長庚大學楊智偉院長分享台灣經驗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18-04-02 07:20

長庚大學楊智偉院長分享台灣經驗 出席全球腎臟健康高峰會

第二屆全球腎臟健康高峰會(Global Kidney Health Summit)於2018年3月18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迦舉辦,全球91位腎臟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5到10年全球腎臟病照護的策略。長庚大學醫學院楊智偉院長也出席此次盛會,分享台灣在過去30年腎臟防治的經驗及作為,其報告內容不僅獲得與會成員讚賞,並被視為未來學習參考的對象。

為期3天的會議,共分8組探討腎臟疾病照護的各個面向,楊院長此行以國際腎病學會(ISN)東亞北亞區理事會副主席的身分受邀,擔任第二組全球策略推動及平台建立工作小組的副主席。此項高峰會尤其針對中低收入國家,就如何協助這些國家能夠從預防醫學支持性療法進入腎臟替代療法,譬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腎臟移植,以更適當的腎臟的療法協助治療這些因腎臟疾病瀕死的病患。

楊院長1日表示,全球腎臟健康高峰會的結論和實踐策略將作為全球中低收入國家之參考。本次會議所產生的重要指標論文以及個別論文,將成為推動未來5至10年全球的腎臟病防治的方向與依據。

由於台灣過去在腎臟醫學會以及政府的協助共同合作下,積極推動腎臟疾病的防治,在慢性腎臟病早期監測以及透析前腎臟病的跨領域團隊治療方面,都有相當成功的防治經歷跟經驗,目前已經成為各國學習參考對象。除了分享台灣成果,楊院長及其小組也透過這難得機會,參考學習蒐集各國策略以及腎臟替代治療的選項。

楊院長表示,全球慢性腎臟疾病的發病率正在上升,並且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增長速度最快。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率有了顯著的提高,並且發現到急性腎損傷是慢性腎臟疾病與腎衰竭的重要前驅因素,即使最佳的預防和治療,仍無法免除全球龐大的末期腎病照護需求。

據估計,2010年全球有262萬人接受腎臟替代療法 (RRT;透析和移植),並估計在中低收入國家有230萬至710萬個病人需要RRT治療,但卻死於缺乏有效的末期腎病照護。

此外,每年約有170萬人,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因為缺乏透析治療而死於急性腎損傷。在末期腎病患者中,許多人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支持性的療法,而非透析的照護;但在適合透析的病人中,也只有小部分比例獲得腎臟移植。以2014年為例,全世界大約執行了8萬例腎臟移植,但這僅滿足1%的RRT需要,有此可見資源的缺乏。

因此,末期腎病照護在理想情況下可作為支援性照護、透析和移植的組合。尤其是資源有限的中低收入國,RRT必須優先考慮其他往往更為緊迫的需要,包括環境衛生、清潔飲水、傳染性疾病、預防和治療非傳染性疾病 (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病)和生殖健康。

楊院長表示,第二次全球腎臟健康高峰會目的是規劃一項全球策略,以瞭解末期腎病照護的全球差異,支援中低收入國的照護發展,並考慮擴展牽涉其中的倫理、財務和文化差異問題。會議也提供機會去界定已知、未知以及如何填補知識和實踐中的差距,促成出席者凝聚共識,達成一致意見,催生具體策略並落實推展。

會議也探討高收入國家如何處理末期腎病的差異,試圖瞭解各國發展及如何發展新的照護模式。楊院長指出,國際上對末期腎病照護的實行標準共識,以及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達到有效的治療的方法,將是維護全球民眾腎臟健康的當務之急,這也是引領全球發展的國際腎病學會所要扛起的重責大任。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