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人化治療為趨勢 類風溼性關節炎可依病患狀況調整用藥

台灣好新聞/本報訊 2018-02-06 15:31

壢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楊宗翰醫師。

類風溼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機能失調的疾病,天氣濕冷更易使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疼痛增加。根據臨床統計,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年齡為30~50歲,又以女性患者居多,女性發病的機率比男性高出3倍。類風溼性關節炎並非絕症,多數患者於早期發現、積極治療下皆可穩定控制病情,緩解病症;但少數患者若體質較為敏感或對部分藥劑成分不適應,可能會突發性的症狀加重或劇烈疼痛。因此,現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治也朝向「個人化治療」,依照病患的狀況調整用藥,或給予新型生物製劑的藥物合併治療,以期確實控制病情。

邱小姐確診類風溼性關節炎已逾四年,主要以口服劑DMARD搭配類固醇、止痛藥……等等藥物,初期雖然可控制病情,但約莫兩年後症狀卻開始時常反覆發作,並出現手部及腳踝等關節腫脹、痠痛,就連每日起床都得用翻滾的方式,才可緩慢起身;連基本的穿衣服都有困難,比起一般人需要花更多的力氣,也造成日常生活上的困擾。直到兩年前在全身、腳踝及手部關節劇烈痠痛,幾乎無法行走,手也抬不起來,便轉診至壢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楊宗翰醫師。經楊宗翰醫師診斷,病患CRP、ESR指數升高至平時的一至二倍,認為DMARD的藥物已對邱小姐無效,因此申請使用生物製劑,以每月一次靜脈注射的方式,經過8個月的治療,邱小姐的發炎指數下降且穩定,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不但病情有效的控制住了,而且平時早上起床已經不像從前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才能起床,甚至連上下樓梯也變得輕鬆許多,不再舉步艱辛的扶著把手一步一步走。

(左)壢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楊宗翰醫師,(右)患者邱小姐。

(左)壢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楊宗翰醫師,(右)患者邱小姐。



楊宗翰醫師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種類繁多,當使用傳統藥物免疫調節藥、消炎止痛藥等口服藥,治療效果有限時,經醫師評估,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是一種蛋白質藥物進行標靶治療,可以有效的阻斷RA症狀的細胞激素或抑制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及B細胞,藉此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目前市面上的生物製劑種類依不同機制分類有抗介白素6、抗腫瘤壞死因子、抗T細胞、抗B細胞…等。部分的藥物可以單一治療,對於有些不適合繼續投予MTX做搭配使用的患者也可以單獨投藥,以達到抑制發炎、消除腫痛及停止關節的破壞,更可有效控制發炎指數、減緩病患的貧血症狀,達到全身性的症狀緩解,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楊宗翰醫師更表示,現代醫療技術持續進步,過去常遇到治療瓶頸的中重度患者近年也能透過生物製劑緩解症狀,視病人情況更換藥物的個人化治療,是必要的趨勢。近年來使用生物製劑的病患病情都有明顯控制、改善,而生物製劑目前有多種可以選擇,建議病患聽從醫師建議積極的治療,避免病情惡化,關節變形導致殘障失能。對於民眾往往不知道如何選擇生物製劑,楊宗翰醫師也呼籲,可以依施打方式、給藥頻率、治療後療效、施打後是否有抗藥性、施打方便性…等方面做為選擇的依據。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