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創新迸撞火花 寬心園詮釋蔬食文化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18-02-03 00:04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將台灣比喻為全球對蔬食者最友善的地方之一,主因即在台灣約有十分之一的素食人口、6000多家的蔬食餐廳,素食在台灣已是主流飲食文化之一。但如何以傳統經驗為基礎,加入新的元素及想法,讓傳統與現代交互融合,激盪出全新的味覺新體驗,這也是推廣蔬食料理的新挑戰。中衛中心董事長謝明達2日率領著產業體系輔導團隊前往寬心園,與創辦人黃瓊瑩共同探討如何運用蔬食健康食材創造料理新風貌。

2003年從連鎖鞋業財務主管退休的黃瓊瑩,想為人生下半場規劃新目標,當時國內正值SARS危機風暴,看到天然、健康的蔬食將是未來餐飲的重要走向,黃瓊瑩選擇了蔬食餐飲作為逐夢的起點,並找來曾任職五星級大飯店、有20多年廚藝經驗的大廚共同研發菜色。於是在2003年7月,第一家寬心園在台中市大業路正式誕生,雖然店面不大、座位不多,卻成了創辦人黃瓊瑩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讓她從財務的數字世界轉入了健康的蔬食世界



當時台灣素食人口大多因宗教信仰,不那麼講究料理口味和變化,黃瓊瑩決定以健康、美味、自然、創意與精緻五大特色為訴求,運用天然蔬果、高纖穀物與新鮮菇菌,透過蒸、燙、燉、煮等低油、低鹽烹調方式,再結合中、日、法、義料理精髓,設計出寬心、如意、喜悅三大不同類型的套餐。另外黃瓊瑩也將她最喜愛的花藝、古玩、陶器、植栽與流水等豐富的自然元素帶入寬心園空間設計裡,呈現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平和氛圍。在寬心園用餐,沒有喧嘩吵雜、沒有擁擠窘迫,服務人員的親切服務與菜色解說,讓每一位來客都能感受到溫馨與靜心,寬心園也因此成了國內許多政商名流宴請賓客的重要場所。

黃瓊瑩表示,料理創意上,寬心園廚藝團隊以傳統飲食經驗為出發點,融合中西創意的烹調手法,讓熟悉的味覺記憶有了令人驚喜的感動。例如曾經獲得海峽兩岸十大名菜的百菇松露飯,運用香米加以花菇、鮑魚菇、草菇等多種菇類拌炒的蕈菇飯為飯底,加入義大利松露白蘑菇醬提味,有了西方松露的獨特香氣,最特別的是這道炒飯,沒有加蛋也沒有加油,完全是以非基改豆包絲的香氣與油份替代蛋香與油份,再結合西式盛盤方式,無論色、香、味、型都充滿新意與現代感。

寬心園擁有廿年廚藝資歷的施建瑋廚藝總監也特別現場示範「客家飄香煲」料理,靈感來自台灣最知名的客家小炒,萃取料理的精髓,搭配各式蔬菜與菇類快炒入味,結合具有保溫加熱效果的砂鍋盛放,撲鼻而來的香氣與滋滋響聲,喚起許多人對客家小炒的味覺記憶,這道料理也以蔬食之姿在一片重口味的客家葷食料理中奪下「第6屆金蘭盃料理比賽總冠軍」的肯定。

2004年8月寬心園分別在新竹市、台中市、台北市、台南市及高雄也都陸續開出分店,寬心園品牌從北到南涵蓋了全台灣。

隨著分店陸續展開,寬心園開始訂定連鎖餐廳標準化作業流程,無論是任何一家分店的內場廚師或外場服務人員,務必要提供相同食物、相同口味、相同服務、相同感受的一致性要求。創辦人黃瓊瑩回憶當時,為了讓廚師明白口味一致化的重要性,她親自從台中拎著三鍋麻油酒香鍋到台北,讓廚師品嚐台中店與台北店口味上的差異。

寬心園執行長張志遠表示,為了落實餐廳作業流程標準化,除了詳細記載甚至拍照、錄影相關食材的份量、做法、步驟、擺盤,另外也搭配國內優良公司建立優質食材統一採購及檢測系統,讓每家分店的食物品質及安全趨於一致,各分店人員更定期到總公司接受教育訓練、上課及考試,使每家分店都達到總公司制定的標準。

2009年寬心園獲經濟部評選為台灣優質餐廳,2012年起又連續六年獲選天下雜誌金牌服務大賞中式東南亞餐廳金牌及銀牌,這是天下雜誌依據品牌認知、服務品質、滲透率、滿意度、商品特色、環境氣氛、服務態度、創新能力七大指標所進行的評量,再依指標加權後的總分進行排名。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