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彰化建國科技大學及中鋼公司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中為縣長魏明谷對本案十分肯定。圖/記者鄧富珍攝
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 彰化建國科技大學及中鋼公司,19日上午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三方攜手打造全國首創「 離岸風電維護運轉學徒制」,計畫分為種子教師與專才學生培訓, 將邀請世界級丹麥風能學院講師來台授課, 表現優異的學生亦有機會遠赴歐洲進行技術證照訓練, 且將獲得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於彰濱外海獨立開發或與中鋼合作開 發的風場優先錄用機會, 縣長魏明谷對此十分肯定。
彰化縣長魏明谷對於這次產學合作的規劃表示十分滿意。圖/記者鄧富珍攝
魏明谷說,彰化外海更擁有全世界優良的離岸風場, 縣府推動彰化外海建置離岸風電,招商引資成果斐然, 未來不僅要進入綠能產品的使用, 更要培養綠能相關的人才。 這次更進一步將在地培訓這些風電的技術人才, 透過這樣的合作,學生在大二、大三學習課程後, 大四便可到歐洲去實地學習數月, 學費由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負擔,學習後可到離岸風電廠公司或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上班, 很高興建國科技大學拔得頭籌, 成為全台灣第一所在地培養風力發電機電技術人才的大學。
CIP執行長侯奕愷與建國科技大學董事長吳聯星、校長陳繁興的合作。圖/記者鄧富珍攝
CIP台灣區計畫執行長侯奕愷表示,本土化最重要核心是人, 將資源投資在人才身上,最重要的是投資在彰化的年輕人身上, 這不僅是在台灣第一個完整維護運轉學徒制, 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由開發商與學校直接推動的維運學徒制。 他舉例六年多前在英國有推動類似的計畫, 當時創立計畫時有八位年輕學徒參與長期學徒制, 時至今日都還在維護運轉領域活躍,有些更躋身到高階主管地位。
侯奕愷認為,維護運轉不僅要在地化, 更要百分之百的「彰化化」,維護運轉百分之百在彰化, 藉由長期完整的學徒制歷程, 讓學子未來都能在彰化的離岸風場服務。 維護運轉是個穩定且長達20到25年的產業, 期望讓在地學子優先能加入這項領頭產業, 而且課程設計上並非侷限性,當學生們走過完整學徒制後, 將具備有國際風場工作能力,讓學子未來能「立足彰化、放眼國際」 。
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彰化建國科技大學及中鋼公司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圖/記者鄧富珍攝
建國科技大學校長陳繁興表示,很榮幸在彰化縣政府的引薦下, 與CIP合作,培養離岸風力的運維人才, 搶到亞洲第一張門票進入離岸風電的電廠。 這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程,在挑選學生的時候, 將以工程學院學生為主,包括機械電機自動化、電子通訊等等, 前半段18個月基本課程在學校上課,為因應配合上課, 也會送老師到丹麥接受風力發電的學習, 後半段18個月則前往CIP所安排的風場實習, 並將學生視為正式員工,給予全額薪資以及必要設備與配備。 實習後,CIP會再將優秀學生送到丹麥接受4個月的實習, 訓練完成後還要接受一個國際的考照。 為避免學生擔心英文門檻而退卻, 校方也將開設英文課程加強參與學程的學生的英文與專業能力。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與建國科大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圖/記者鄧富珍攝
中國鋼鐵公司執行副總王錫欽說, 這次的簽訂儀式代表中鋼全力推動離岸風電在地化, 為台灣未來所需的離岸風電的人才,提供一個搖籃、一個舞台, 跟CIP與DPA合作開發29號風場, 主要的目的是要將在地化產業能量的建構提供一個操演的舞台, 以及成果落實應用的出路, 所以29號風場的策略及意義與其他風場有所不同, 中鋼以人才為本,產業能量的建構也需要人才, 希望此次簽訂的合作備忘錄,能培育出未來產業所需的人才, 實現風光大縣的建設。
為鼓勵彰化青年在地就業及培養台灣離岸風電維運專才,CIP與建國科技大學產學合作創立「離岸風電維護運轉學徒制」, 此舉不僅為台灣首創,更是領先國際離岸風電專才學生的培訓腳步。 第一批專才預計於2020年8月展開為期一年半的「學徒實習」 歷程, 之後將直接錄用於彰濱外海獨立開發或與中鋼合作開發的風場, 實現青年與國際接軌,又能根留家鄉的就業夢想。」
" width="1200" height="900" />
離岸風電維護現場安全裝備示範。圖/記者鄧富珍攝
為讓學生更了解離岸風電維運人員的實際工作情境,CIP從丹麥引進全套安全維運裝備,從上衣、 長褲到工作鞋皆以明亮鮮豔的顏色進行設計,並搭配多處反光條, 確保在海上工作時能立刻被辨識; 具有10年運維經驗的CIP維護運轉經理Morten Vanggaard表示:「 團隊的健康及安全對於CIP而言至關重要, 在學徒計畫期間CIP除了會支付專才們薪資與筆電外, 更會比照正式員工提供專屬的全套安全維運裝備, 即便CEO去風場也是使用同一套裝備。」
離岸風電維護運轉現場安全維護示範。圖/記者鄧富珍攝
房地產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