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鄉愛土愛海牛 南投文史工作者潘樵《芳苑海牛》出版

記者蘇彩娥/南投報導 2018-01-19 13:38

南投縣埔里鎮文史工作者及文學作家潘樵,花了1年多為紀錄彰化芳苑逐漸消失的「海牛」採蚵文所著作的作品終於問世了。

南投縣埔里鎮文史工作者及文學作家潘樵為紀錄彰化縣芳苑鄉逐漸消失的「海牛」採蚵文化,花了1年多的時間,為海牛創作一系列的水墨作品,結合文字、繪畫、攝影的《芳苑海牛》專刊終於問世,為芳苑留下十分珍貴的紀錄,成為芳苑鄉數百年來第1本關於海牛的著作。

所謂海牛,是指會拖著牛車、載著主人到潮間帶去運蚵的牛隻,過去在彰化芳苑一帶數量不少,有數百隻之多,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因為柴油三輪採蚵車的興起,讓海牛的數量急速減少,根據資料的紀錄,在2012年當地僅存26隻。



有鑑於此,為了維護海牛珍貴的採蚵文化,也為了喚起更多人對於海牛的關注,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魏清水遂與蚵農們合作,除了原有的運蚵與耕田之外,還積極地推展海牛轉型從事觀光,於是搭牛車到潮間帶進行生態之旅慢慢地打響名氣,成為彰化極具特色的一種旅遊形態,進而引來絡繹不絕的遊客慕名造訪。



然而儘管如此,海牛凋零的速度仍然讓人感到擔憂,因為在2016年僅剩10餘隻,而這樣的困窘,隨著遊客的日益增多,不但引起媒體的關注報導,也終於得到公部門的高度重視,於是在2016年6月,「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通過了彰化縣政府無形文化資產的審查,成為當地第一個以產業為內容的無形文化資產,而且也是台灣第二個以漁業產業被列入無形文化資產的項目,另一個是新北金山的「磺火捕魚」,兩者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漁業模式,十分珍貴。

在芳苑擔任文史工作者和解說員的魏清水,是「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能夠入選彰化無形文化資產的幕後推手,也是芳苑海牛轉型觀光的靈魂人物,因此為了要進一步維護與紀錄海牛的採蚵文化,他找來住在南投埔里的潘樵,為海牛創作一系列的水墨作品,同時還進行蚵農的深度採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芳苑海牛》這本結合繪畫、攝影及文字的專刊終於問世,成為芳苑鄉數百年來第一本關於海牛的著作。



潘樵是南投縣相當活躍的文藝工作者,一手寫文、一手畫畫,其著作曾經獲得金鼎獎的肯定,2016年還得到南投縣玉山文學貢獻獎的殊榮,潘樵表示,雖然他不住在是彰化,但是母親是芳苑鄉永興村人,所以他也算是半個芳苑人,加上他與長期推動海牛文化的魏清水相識已久,對於芳苑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成為書繪海牛的最佳人選。



如今,《芳苑海牛》已經順利出版,日前,潘樵與魏清水還特地逐一地去造訪那些海牛的主人,然後將新書親送到他們的手中,感謝那些蚵農們之前的協助與接受採訪。而接下來,魏清水跟潘樵還有更多的相關計畫要執行,包括海牛明信片的發行、海牛之家的玻璃噴畫,在地學校的海牛繪本創作以及海牛劇場的演出,甚至是海牛博物館的籌設等等,而他們的努力,除了得到當地民眾的肯定之外,也無疑為芳苑留下十分珍貴的紀錄,因為數百年來芳苑鄉第一本關於海牛的著作,不管是在文化、教育或是觀光上面,都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意義。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