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排尿疼痛要檢查。林重鎣攝
台中一名40歲男性保險業務員,近幾年來因不明原因逐漸感覺排尿疼痛,合併會陰部位常常悶悶的, 雖然嘗試各種治療方式但始終不見效,最後到醫院仔細檢查, 才發現罹患「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 經醫師評估接受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後,狀況已經大幅改善, 拜訪客戶時不再坐立難安,也不怕排尿疼痛了。
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該患者近幾年小便時有灼熱感,下腹部和會陰部也會悶痛,導致他與客戶洽談時,必須時常扭動身體、變換坐姿,才有辦法久坐,場面頗為尷尬。
起初患者以為是膀胱發炎,嘗試自行服用抗生素、抗發炎藥物或健康食品卻始終無效,甚至誤以為自己罹患攝護腺肥大,直到日前到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 才確診為「非細菌性慢性攝護腺炎」,透過每周一次體外震波治療, 終於降低攝護腺的發炎反應,緩解長期以來的困擾。
蕭子玄指出,「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致病原因目前尚沒有定論,可能與感染、精神壓力、神經疾患和免疫功能失調等因素有關,可歸類為慢性骨盆腔疼痛症狀群的一種,好發於年輕和中年男性,在20歲以上男性盛行率約2至8%。
蕭子玄指出,通常患者會感到骨盆腔反覆疼痛、排尿灼熱或不順、會陰悶痛等,甚至排尿和勃起時會感到尿道和陰莖痠痛, 所以患者也常誤以為罹患性病,而這類患者進行尿液檢查時,往往沒有發炎或細菌反應,一般的影像檢查也不一定看得出問題,屬於不易診斷的疾病之一。
但他強調,一旦確診,部分患者用藥後會有明顯改善,但對藥物反應不好的部份患者,近年來則會建議透過體外震波治療, 治療頻率為每周一次,每次約20分鐘,為期六周,有機會降低攝護腺及週邊組織的發炎反應。而震波治療均在門診內治療,不需空腹、 不用麻醉、沒有傷,也不需住院,對患者而言十分便利。
蕭子玄提醒,男性民眾應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及從事適度運動, 盡量不要憋尿、不要過度勞累,同時飲食均衡,若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由於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的表現方式 多元化,建議經泌尿科專科醫師評估,才可進行最合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