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和窯」開窯 陶器表面變化萬千成收藏家精品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17-12-24 07:20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陶器表面變化萬千成為收藏精品

位於龍潭區三和村的「和窯」在23日開窯,陶藝家們熱心期待的一刻終於來臨,三和里長謝金棋表示,一般的電窯和瓦斯窯燒出來的陶器只要按部就班結果與預期相同,而和窯是柴燒窯不但費時費力而且費心,從入窯到出窯近十天左右,時刻都需要靠人力看守,而且成品良率最好只能到八成左右,索幸出窯後,良率超過八成以上,在場陶藝家難掩興奮的情緒。

負責現場燒窯的徐清治老師表示,柴燒作品的材質以陶土為主,陶土的耐熱佳,經過不同溫度加熱再減溫後陶土表面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變化,再加上柴燒在窯內造成各處溫度變化高低也不同,更能在陶器表面產生不同的暈彩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現代藝術家愈來愈喜歡柴燒窯的作品,也成為收藏家的精品。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徐清治老師(右)、許時坤老師(左)手持個人作品開心合影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徐清治老師(右)、許時坤老師(左)手持個人作品開心合影



徐清治指出,一般燒窯需前後十天,前一到四天在加溫期間,需不眠不的休輪班投柴。投柴的速度和方式、氣候的情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都會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所以每一次的產品出窯後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就是柴燒窯迷人之處。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古拙作品為收藏家喜愛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古拙作品為收藏家喜愛



謝金棋里長表示,和窯是在民國104年8月4日起造,直至今日先後窯已燒過30餘次,也由於是柴燒窯作品變化多,所以吸引了許多藝文人士前來共襄盛舉,而窯的命名也是因為地處三和里,以和字命名,好記好唸,所以也逐漸將名氣推廣出去。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經典柴燒」徐清治老師手持其手作日本茶壺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經典柴燒」徐清治老師手持其手作日本茶壺



目前還在經營餐廳的林志明表示,他也是在朋友推薦下來這邊學習陶藝,一年下來深感興趣,和同好們在工作閒暇時就來此手作陶藝品,可以放鬆心情又可在習陶過程中結交到許多藝文界的朋友。林志明說,最累最有趣的就是十天日夜的守窯過程,輪流全程緊盯窯外電子溫度計,等到出窯後才鬆了一口氣。

東麒國際公司董事長蘇杉郎也到現場選購喜愛的柴燒窯作品

東麒國際公司董事長蘇杉郎也到現場選購喜愛的柴燒窯作品



謝金棋表示,窯燒的木材要以硬木為佳,至少要放至超過三個月以上,松木最佳,燒窯時,窯主通常將木頭靠在窯壁上,利用窯溫幫助其乾燥,一般燒窯高溫期需三到五天,期間需不眠不休輪班投柴。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60℃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坯上中的鐵形成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陶器表面變化萬千成為收藏精品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陶器表面變化萬千成為收藏精品



徐清治老師補充說明指出,窯內木材燒成的灰,為落灰,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而在中國古代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現代柴燒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追求自然樸實的視覺效果以及溫厚的觸感,追求返璞歸真所產生的新審美觀念。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陶器表面變化萬千成為收藏精品

龍潭柴燒窯「和窯」開窯 陶器表面變化萬千成為收藏精品



前來參加出窯的藝術家有「經典柴燒」徐清治老師、「璞陶窯柴燒園區」許時坤老師、「生活陶工作室」楊治軍老師、「折劍居」楓宸老師、東麒國際公司董事長蘇杉郎、海港餐廳董事長林志明等人。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