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停狠「刷」 小心強迫性購物上身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17-11-18 06:00

粟寧醫師提醒,明知超出負擔能力,但購物的念頭仍然揮之不去,可能是強迫性購物上身。

年終購物旺季,除了雙11購物節還有百貨週年慶,不少民眾為搶便宜整天守在各大購物網站,不僅影響工作,有的甚至熬夜搶購,連生活作息都被打亂。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粟寧醫師提醒,如果明知消費超出經濟負擔能力、但購物的念頭仍然揮之不去,就有可能是強迫性購物,建議要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以免負債累累無力償還陷入惡性循環中。

便利的網路購物,與各式的廣告行銷手法刺激購買慾,令人不自覺地去購物,甚至不理智地去購買,粟寧醫師表示,強迫性購物往往是明知購物行為不合理,卻忍不住持續購買,購物前可能緊張壓力大,購物時卻輕鬆、愉悅,但事後卻苦惱、後悔,長期下來可能影響生活、工作與人際關係。

粟寧醫師曾收治一名憂鬱症患者,某次就診時發現患者額頭擦傷,詢問後發現,患者將生活費挪用購買刮刮樂一段時間,導致家庭開銷月月入不敷出,和先生發生爭吵拉扯,患者也因此情緒低落、自我責怪。經與患者和親屬討論,安排適當的治療計畫,包含藥物調整、心理與行為治療以減少購買行為,降低本身情緒及家人的影響。

若是從比較深度的心理層面來看,強迫性購物或許透露了在我們過去的經驗裡,缺乏長期穩定的人際關係,需要藉由反覆購物來提供安全感與成就感。此外,一些精神疾病也與強迫性購物有關,如躁鬱症躁期發作之時,可能會有購物慾上升的現象。衝動控制障礙患者若受到某些刺激與誘發,可能會不斷出現「非買不可」的想法。而憂鬱症、強迫症、物質濫用疾患、以及邊緣型人格…等都可能和強迫性購物的行為有關。

強迫性購物的治療原則,若和躁鬱症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有關的,則優先治療精神疾病。若無其他精神疾病,則或可考慮三種模式來治療:認知行為模式、藥物模式、心理分析模式。包含利用改變行為所得到的正向回饋,調整認知來維持行為改變。或是調節血清素與多巴胺,增加衝動控制與減少焦慮。以及了解購物行為在潛意識層面對每個人的意義,進而自動改變行為。

相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購物的經驗是正面的、快樂的、滿足的。粟寧醫師提醒,但若購物行為已經超出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最好能找專業人士協助,讓自己能有效改變、再次做回自己的主人。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