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良心 嘉義市參觀德國廢棄用水處理與循環再利用

記者張朝福/嘉義報導 2017-09-18 17:30

更乾淨、不怕淹 參觀德國廢棄用水處理與循環再利用

廢棄用水(污水)處理系統與雨水下水道系統被稱作『城市的良心』,因為他們深藏在地底,不被看見,卻深深影響整個城市的運作。污水雨水宣洩系統設計得好,城市連地底都乾淨,公共衛生條件好、傳染病滋擾少、河流清澈不怕淹水,但這影響人們數百年的基礎建設常常因為肉眼看不見而被忽略。嘉義市府參訪團繼續參觀德國廢棄用水處理與循環再利用,希望借鏡他人,未來也能為嘉義市打造一個更乾淨、不怕淹 參觀德國廢棄用水處理與循環再利用系統。

市府指出,市長涂醒哲自上任以來,花了不少精力解決陳年舊案、建設『看不見的紮實工程』,連續兩年清理了27條雨水下水道、清出超過近萬頓淤泥與垃圾,污水處理-水資源中心也已動土,明年8月通水,家用廢水不再進入雨水下水道管路。為了借鑒更多先進國家經驗,涂市長與市府團隊一行15日拜訪德國柏林自來水廠,瞭解其廢棄用水處理與循環再利用的實際運作狀況。

涂市長表示,柏林污水雨水下水道從18世紀就開始興建,當時的醫師為了防治大規模傳染病,一手催生,是公共衛生引領城市建設的先驅,我們嘉義市的污水處理也是如此,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將能轉化整個城市體質。

涂市長說,參觀過新加坡再生水廠與柏林自來水廠之後,可以總結出兩地因為先天條件不同,運作的思維與成就的目標也截然不同,新加坡缺水所以希望廢水成為再生水再為人民所用,柏林則強調廢污水的監管效率再提升,污水成為淨水回歸自然、廢棄物則循環產電落實綠能目標。兩大系統都有可取之處,嘉義市可以多多借鑒學習。

德國柏林自來水廠不僅負責自來水的供應,同時也負責廢棄用水處理業務,同時柏林的雨污水下水道、污水下水道的建置相當早,從1873年就開始建置,總面積約有900平方公里,長度9500公里。柏林自來水廠表示,是因為 Rudolf Virchow與James Hobrecht醫師的倡議,18世紀德國就開始興建自來水供水系統與污雨水下水道,因為從疾病學的角度把飲用自來水與污雨水管線分開,致病原就不會因為污染水源且大規模傳散,而且當時的下水道系統都是磚造,工藝之精巧至今仍在服役中。

柏林自來水廠表示,污水下水道管理系統最重要在於營運、督管、清理與維修,水廠的目標是以自動化的方式,將污水處理的效率更提高,讓污水成為乾淨的水回歸到河流,而其中廢棄物則進入循環經濟體系中成為自發用電的原料。

柏林市總計有6個污水處理廠,2個水廠,160個污水加壓站,每年的污水處理量為245百萬立方公升,一天的污水處理量是525,000立方公尺,相當於一個柏林O2世界體育館的大小。

督管與清理維修是廢棄用水處理系統的關鍵,每年柏林自來水廠進行65公里的例行性檢查,除了人員定時巡邏管道,更透過監視系統隨時監控,廢水加壓站部分更是每兩週就要固定清理廢棄物。自動化且能相互備援、同時增加監控與管理效率的污水處理系統是他們努力的目標,與新加坡再生水廠的不同之處在於,柏林自來水廠的目標不是把廢水變成可飲用水或可再利用水,而是要把廢水變成無污染的水、重歸自然,而廢水中的污染物與廢棄物則要用來發電。

廢棄用水經過化學、生物技術等層層處理之後,『攔截』下來的廢棄物變成沼氣發電的重要原料,這些廢棄物有50%可供發電所用,直接進入沼氣發電系統發酵處理,而另外50%沒法成為沼氣發電原料的則進焚化廠燃燒,燃燒的熱能可轉變成高溫水提供廠區內使用。因此柏林水廠中還有完整的沼氣發電巨型設備、焚化廠等,從供應乾淨自來水、處理廢污水到利用廢棄物綠能發電,成就一個供水、淨水、綠能產電的完整系統。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