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缺水危機日益升高 替代水資源調查勢在必行

記者張家豪/台北報導 2017-09-06 16:25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於9月6日舉辦「2017山區水文地質與地下水資源調查成果發表會」,產、官、學、研各界專業菁英集結一堂,針對台灣可能面對的缺水危機與供需調配困境提出洞見,為臺灣永續水環境與保育水資源提出建言。

在近代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世界各地包含臺灣在內,都發生區域水資源供需失衡的情形。水資源危機已經被世界經濟論壇認定為未來十年衝擊世界經濟面的最大風險來源。世界銀行亦指出,若水資源管理方式無顯著改善,可能會造成全球各國GDP減少7%到14%。

為促進臺灣各界重視水資源環境,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簡稱地調所)假台大集思會館舉辦「2017山區水文地質與地下水資源調查成果發表會」,由地調所所長江崇榮、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執行長陳伸賢擔任貴賓致詞,包含經濟部水利署、地調所、中興工程顧問社、工研院、成功大學、海洋大學及臺灣大學等專家學者共17位應邀出席,透過專題演講及交流座談,與各方專家學者攜手來剖析臺灣未來水資源的調查、保育與管理策略。

臺灣山區占全島面積三分之二,同時為地下水資源重要補注來源區域,在提倡多水源、多系統聯合經營區域性水資源策略下,山區地下水不失為一重要水資源調配來源。

地調所所長江崇榮指出,臺灣每逢枯水期,常須利用地下水來因應缺水危機,但過去十幾年來,平原區長年過量抽取地下水,造成雲林彰化地區的地層持續下陷,近期更對高鐵行車安全造成威脅,凸顯平原區如何妥善的管理地下水乃是相當急迫之議題,故江所長認為尋求地下水庫亦是另一個替代選項。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執行長陳伸賢則分析台灣水資源現況,雖臺灣年均雨量達2,500毫米,堪稱豐沛,但是地狹人稠,河川坡陡流急,能夠攔蓄利用的逕流量僅占全年總量18%,導致水資源匱乏。近年由於環保因素,水庫興建受阻,現有水庫之庫容與使用年限日減,平原區鄰近山區是否有可替代之地下水資源,成為急需研究的課題。

但是,評估山區地下水蘊含量現況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卻相當貧乏,有鑑於此,地調所於99年度開始推動執行為期12年的「臺灣山區地下水資源調查研究整體計畫」,並定期舉辦成果發表會,提供產官學研各界瞭解目前各項重要調查研究成果。

本次成果發表會主要聚焦於99至105年度的調查成果,明確指出台灣山區各流域最具供水潛能的場址,如濁水溪流域的地利國小、大甲溪流域的八仙山遊樂區等區域,顯見山區地下水除會蓄含在岩屑層中,淺層的裂隙岩層亦是地下水主要蓄存與供給區域。

地調所也調查目前山區具備地下水庫潛力的場址,包括:濁水溪中游段的名竹盆地(位於名間、竹山之間)、埔里盆地與大台中盆地、隘寮溪流域的三地門與林邊溪流域的二峰圳;其中,名竹盆地位於濁水溪與清水溪之匯流處,水文地質條件佳且集水面積廣,地下水補注性能極佳,且尚未有明顯抽水行為,是目前評估出中段山區最佳的取水候選場址。若未來評估名竹盆地具開發潛能,期望可減少其沖積扇的抽水量,來舒緩彰雲地區缺水壓力,達到抑制地層下陷的功效。

目前地調所與水利署也已建置跨單位溝通平台,共同針對名竹盆地進行完善調查評估,以建立合適的地下水管理調配策略。

地調所今(106)年度正於秀姑巒溪與卑南溪流域進行相關調查研究工作,在成果發表會上,來自工業、水利、地質、綠能等各界學者針對最新的調查進度進行深度分析,彼此交換意見,互動熱絡,各方精闢洞見是推動國土資源規劃與環境資源部施政的重要參考依據。

氣候變遷導致極端降雨分布,進一步減少能夠利用的水資源,產業與民生對水資源需求的同步增長,更將使水資源供需失衡的風險急遽升高,讓政府在水資源管理及運用上面臨嚴峻挑戰。

江崇榮表示:「我們必須有更高的智慧、更大的格局與更多元的方法來進行水資源發展及管理,審慎面對臺灣先天水文、地文特性與氣候變遷的考驗,務實推動地下水等替代水資源之調查實有必要。」

透過這場山區水文地質與地下水資源調查成果發表會,讓各界能看到山區地下水探勘成果與最新調查發現,激盪出更多有利台灣水資源發展的前瞻想法,各界共同努力推動水資源創新技術與整合式管理,積極實踐前瞻水環境施政計畫,達成讓台灣所有民眾都能獲得好水的理想目標。

山區地下水資源調查12年計畫

「臺灣山區地下水資源調查研究整體計畫」考量水文地質調查橫向對比的完整性,將全台之台北地區、桃竹苗地區、中彰雲地區、嘉南地區、高屏地區、宜蘭地區與花東地區等七大區山區歸併為北、中、南三段進行調查,以提高水資源管理與永續經營效能。

整體時程分為三期,共計12年時間。中段山區因下游與需水程度最高的濁水溪沖積扇接環,因此從99年至102年度已優先調查。針對中段山區特定流域進行遙測影像判釋、地球物理探測、野外地質調查、水文地質鑽探及試驗、地下水觀測站井設置及山區地下水資源評估,藉此瞭解山區地下水資源之流場分布及其量與質,俾利山區地下水資源保育,並提高臺灣山區水資源管理及永續經營之效能。

緊接在中段山區調查,103年至106年度進行南段山區調查。台灣南段山區地下水豐枯季差異極大,造成供水承載力降低,加上98年莫拉克颱風重創高屏地區水資源系統,供水不穩定成為嚴重問題。山區地下水成為能夠穩定南段地區供水的重要來源,故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調查。

今(106)年度主要調查區域則為秀姑巒溪及卑南溪流域,地調所利用先進廣域地球物理探測技術與地球化學原理及各類孔內水文地質調查方法,​來​掌握臺灣南段山區地下水系統之循環機制,並透過優化數值分析模式與特選場址之現地監測系統紀錄資料,來評估臺灣南段山區地下水資源補注來源及補注效益。

此外,還引進衛星遙測分析技術與結合現地調查資料來整體評估臺灣南段山區水資源可開發潛能,建置出台灣南段山區地下水的視覺化模組資料庫,以供政府相關單位在執行水資源調配與管理策略時的重要參考。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