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誌》兩週年改版 桃市盼更多人看見桃園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17-06-28 21:30

桃園市長鄭文燦前往八德區八塊畫室咖啡館,出席「《桃園誌》兩週年改版發表會」。

桃園市長鄭文燦28日前往八德區八塊畫室咖啡館,出席「《桃園誌》兩週年改版發表會」,鄭市長表示,市刊《桃園誌》已經發行24期,在發行滿2年的時候改版,邀請聶永真老師設計簡潔、多元、平等的新風格。《桃園誌》是城市誌,要呈現城市的歷史、文化、生態及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以故事為主,少一點政治、多一點文化。他肯定新聞處編輯團隊用心讓閱讀的人可以看見不一樣的桃園,桃園確實需要被發掘,每天都有改變在發生,相信市民會更喜歡這座城市,也期許未來的發行網絡更廣,成為市民的刊物,讓更多人看到桃園。

鄭文燦指出,桃園是台灣的縮影,不論在文化、產業、歷史、生態各個層面,都有很豐富的內容可以挖掘,桃園真的需要被發現,也非常值得介紹給大家。《桃園誌》是地方誌、也是城市誌,不是宣傳刊物,也不用講究政治正確,而是發掘「你沒有看到的桃園」,呈現桃園的點點滴滴。鄭市長感謝市議會對《桃園誌》的支持,他也會繼續給予《桃園誌》最大的鼓勵。

市長鄭文燦肯定新聞處編輯團隊用心,讓閱讀的人可以看見不一樣的桃園。

市長鄭文燦肯定新聞處編輯團隊用心,讓閱讀的人可以看見不一樣的桃園。



雖然現代人習慣用平板或手機閱讀,但是文字閱讀仍然有獨特的樂趣與美感,包括文字、圖片、編輯風格、印刷質感等,在在都充滿閱讀的樂趣,紙本的《桃園誌》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更有人將《桃園誌》作為收藏品。新版《桃園誌》邀請知名的設計師聶永真老師設計,新版本的封面及內頁,呈現完全不一樣的風格與感受。每個人物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值得被記錄,鄭市長以眷村為例,90歲老兵講述當年經過戰亂的過程,令人感動,每個人的故事不論大小,都可以讓《桃園誌》更豐富。

鄭文燦說,從2015年7月到現在發行24期,正好滿2年,他肯定每位曾經參與的一份子,桃園市能夠出版如此優質的《桃園誌》,讓各界看見桃園的各種變化,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鄭文燦也說自己在大學時代曾擔任學生報社的社長,作過設計工作及文宣,依他的經驗,設計時最討厭的就是「被改來改去」,但是每個好的作品都會經歷痛苦的、求好心切的過程,他看見新聞處長張惇涵現在正經歷他曾經經歷過的階段,十分肯定新聞處編輯團隊,如此用心記錄每個故事。

鄭文燦期許未來的發行網絡更廣,成為市民的刊物,讓更多人看到桃園。

鄭文燦期許未來的發行網絡更廣,成為市民的刊物,讓更多人看到桃園。



新聞處長張惇涵表示,市刊《桃園誌》從2015年7月創刊以來,一直都很注重深度、廣度和溫度,已累計發行24期。《桃園誌》深入淺出的為讀者帶來桃園的各種面貌,張處長以日劇「Change」的台詞為例,「你可以用小學五年級生聽得懂的語言來告訢我」,介紹了非常多層面的議題。張處長也感謝市議會的支持,透過57位議員的專訪,闡述描繪桃園的願景。他身為《桃園誌》總編輯,覺得寫《桃園誌》是快樂的過程,也讓大家更加認識桃園。

張惇涵也表示,《桃園誌》24期以來的每篇稿子他都親自修改,蒐羅了13區、共173處桃園的好吃好玩,更帶讀者一起閱讀,橫跨5大洲、12國的21位外籍人士在桃園的故事,閱讀《桃園誌》不只是閱讀桃園、也是閱讀全世界。《桃園誌》展現桃園多元族群的面貌,包括客家、閩南、原住民族、眷村、滇緬、新移民都充分展現;也介紹了從志工到網紅,35種不重複的百工百業故事,讓桃園從多元文化到性別平等,乃至職人的打拚概念,都有溫度的呈現。

新版主題以概念化的「封面故事」呈現,第一期的主題是「小改,變不一樣」,改變需要執著,《桃園誌》新版Logo將桃園(Taoyuan)的縮寫字母T和Y,用圓角及方角的幾何線條呈現,把比鄰共存的社區街坊,在視覺上做了絕妙的結合,呈現方式像一只天秤或輕盈的竹蜻蜓,搭載著桃園的多元、平等和夢想。他引用今(106)年度金曲獎頒獎典禮上陶晶瑩回憶張雨生的話,「變數會過去,但是作品會留下」,在網路時代,即時新聞會隨熱度的消退,一頁一頁在Google頁面上往後退,但是好的作品、書籍、文字會留下,紙本閱讀是永遠不會退潮的流行。

張惇涵表示,《桃園誌》一直都很注重深度、廣度和溫度,深入淺出的為讀者帶來桃園的各種面貌。

張惇涵表示,《桃園誌》一直都很注重深度、廣度和溫度,深入淺出的為讀者帶來桃園的各種面貌。



張惇涵也說,「傳教士不應該跟傳教士傳教」,《桃園誌》發行量從創刊時的8萬本,到第24期變為3萬本,雖然數量減少但是通路更廣,公家機關的索閱點從88%降到32%,增加咖啡店、居酒屋、桃園15個獨立書店、全國23個誠品書店、健身房、高爾夫球場、旅宿業、國道休息站、機場捷運、旅客服務中心等索閱點,就像沒有任何的因素可以阻礙桃園的進步,《桃園誌》的進步也不會停止。

改版後的《桃園誌》「好的不變,變得更好」,不變的是對多元文化的報導、對平等與夢想的承載,定期檢討及更新索閱點;變的是以更成熟的思考方式,把抽象概念寫實的描繪出來,同時透過聶永真老師的極致美學,提升城市美感。除了更概念化的「封面故事」,也推出對談新單元「廣角透視」,及訴說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桃園」的「大城小事」單元,再加上「旅行小提案」、「城市進化論」、「職人群像」、「品味桃園」、及「一期一會」等8大主題,更多面向、更前瞻的觀點,《桃園誌》會繼續書寫桃園的故事,呈獻出更好的桃園。

設計師聶永真老師表示,一直以來與公家機關合作,對設計師來說是很大的夢魘,以往公家機關對設計師來說,是很強大的「品味黑洞」,近年來公部門變的不一樣,有機會與政府部門合作,讓政府刊物不一樣、更好、更厲害、更有品味,也更符合當代的審美視野跟角度。

聶永真指出,這次改版讓「桃園誌」3個字變小,讓《桃園誌》的品味及氛圍更好、更棒。

聶永真指出,這次改版讓「桃園誌」3個字變小,讓《桃園誌》的品味及氛圍更好、更棒。



聶永真指出,這次改版讓「桃園誌」3個字變小,但是變小不代表看不見,越小越會讓人聚集焦點,越會吸引一般人的注意,也讓《桃園誌》的品味及氛圍更好、更棒。新版Logo在T字裡藏了Y,把很微小的東西藏在細節裡,封面呈現不一樣的風格與感覺,內頁的編輯、邏輯也都換新。他很高興與市府新聞處的團隊合作,不同以往與公部門合作的經驗,在節奏、機動性都很快速,令他感到很驚訝、也很棒。

包括市府新聞處長張惇涵、青年局長陳家濬、觀旅局副局長陳文君、八德區長陳玉明、設計師聶永真、陳聖智、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長丁允恭、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張鐵志、《藍寶石》創辦人許哲寧、《貢丸湯》主編謝爾庭皆一同出席。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