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活了? 高鳴、傅達仁:生命有何意義?
演員高鳴日前因為久病厭世上吊自殺,傅達仁在臉書哀悼之外,又再力推安樂死!對於久病厭世與安樂死的議題,有人反對,也有人讚成;而行政院則是以「安寧緩和醫療」回應傅達仁的訴求。到底自殺、安樂死與安寧緩和醫療之間有何差異?對於生命又是如何看待呢?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邱世哲表示,久病厭世的人有些特徵,第一身體是受苦的,第二則不論是癌症或其他相關問題,在心態與心理上會覺得受苦的身體或生命應該要放棄,這牽涉到心理與靈性層面的問題。其實,我們生活周遭有很多是生活有受苦的人,不論是經濟弱勢或是身體殘缺者,或是因為某些問題導致生活功能喪失,但是他們不見得會想要結束或是放棄生命。
為何有些生病的人會想要結束生命呢?邱世哲理事長指出,生命難免有很多病痛與痛苦,而會想要立即結束自己的生命,很多都是之前生活越是風光有地位與權威的人,會越不能接受角色轉換為弱勢需要人家照顧,因為他以前是照顧別人,是施與者、強勢的人,但現在卻是弱勢者、是需要被照顧者,所以對於角色的變換是調適不好的人。
不過,邱世哲理事長進一步指出,對於角色調適不夠好,不單是病人本身,還有可能是周遭環境的家人與朋友,在病人調適的過程中,若沒有家人與朋友的支持,致使一個人撐著,從角色轉變上而言,若是覺得生命價值、努力奮鬥因素如今已無法做到,就很可能會想要以死亡來解決生命。
此外,則是更深層的生命的意義,邱世哲理事長說,會以死亡來解決生命,往往是覺得變成這樣的人就再也沒有辦法扮演自己人生的角色,會懷疑生命中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所以,面對久病者,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幫助病人找回生命的意義。
至於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邱世哲理事長解釋,安寧與安樂死或久病厭世最大差別在於,安寧照顧認為死亡是自然過程,死亡也是生命的價值與生命正常的過程,不必因為面臨死亡威脅時,就束手投降,仍應在生命長度中,找出緩解病人身心靈症狀的方式,並不是以死亡當做解決痛苦的手段。
邱世哲理事長強調,安樂死與自殺只是用死亡來解決問題,但是安寧緩和醫療不是把死亡當作解決問題的手段;那麼安寧是如何面對死亡呢?第一是要使病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是以逃避的方式,並且是正視此狀況與知道如何面對;第二是運用團隊與家屬力量,來緩解病人身心靈的不舒服;第三則是與病人討論死亡準備,採取永不迴避的態度,知道自己狀況,並且可以自在及沒有阻礙的表達看法與想法。
所以,當久病厭世者找不出活下去的意義時,就要有更多的協助,來幫他找回他人生的意義,或是目前狀況下可以扮演的角色;邱世哲理事長表示,一般人直覺反應會安慰不要想那麼多,事情沒有那麼糟,但病人則會認為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沒有那麼糟?所以在照護技巧上而言,專業人員還是會有其角色,但是親友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能否無條件的接受病人的轉變、以支持性態度接受病人的情緒發洩。
邱世哲理事長說,安寧照護就是不加速死亡也不拖延死亡,因為死亡是自然過程,我們無法代替他走,但是可以陪著他走,好好解決生理與心理上的不舒服,好好陪病人走最後這條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13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1343/更多健康資訊
房地產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