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故事園區主題展 傳承客家故事與精神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2017-01-17 07:20

鄭市長表示,「敲響第七堂課的鐘聲」的故事不僅充滿令人感動的歷史及記憶,也體現客家人團結刻苦及注重文教的傳統。

桃園市長鄭文燦16日上午前往楊梅區客家教育家張芳杰校長故居,出席「『敲響第七堂課的鐘聲』楊梅故事園區主題展暨開工說明會」,鄭市長表示,張芳杰校長於光復初期以自力興學方式,在師生一磚一瓦的堆砌下,創立楊梅中學,「敲響第七堂課的鐘聲」的故事不僅充滿令人感動的歷史及記憶,也體現客家人團結刻苦及注重文教的傳統,市府將活化2棟校長宿舍及6戶12連棟教職員宿舍,成立「楊梅故事園區」,結合一旁的「市立圖書館紅梅分館」,讓更多人了解這段客家歷史,也讓客家故事及精神能代代傳承、結合歷史、扎根城市,成為台灣亮點。

鄭市長說,楊梅故事園區修復總經費約4,900萬元,其中78%由客家委員會補助,22%則由市府編列預算支應,預定今(106)年春節後開始修復工程,於明(107)年5月完工,將修復2棟校長宿舍及6戶12連棟教職員宿舍,也規劃設置展覽館、烹飪教室、DIY教室及學習教室等設施;屆時請文化局於開館時舉辦開館展覽,也一併研議校長宿舍及馬路對面的教職員宿舍間,設置地下連通道等第二期工程,讓園區更加完善。

鄭市長表示,「敲響第七堂課的鐘聲」的故事不僅充滿令人感動的歷史及記憶,也體現客家人團結刻苦及注重文教的傳統。

鄭市長表示,「敲響第七堂課的鐘聲」的故事不僅充滿令人感動的歷史及記憶,也體現客家人團結刻苦及注重文教的傳統。



楊梅故事園區整體修復應符合「修舊如舊」原則,外觀應盡量保留傳統式樣及特色,內裝則應有現代化設施,符合小型展覽教育場地需要。活化營運方面,則將納入餐廳及文創等設施,以匯集人氣,讓園區兼有教育及休閒功能;園區地坪也應一併改善,增設無障礙設施。

鄭市長表示,張芳杰校長原任職中壢國小,於民國37年回到故鄉楊梅創建楊梅初中,民國40年增設高中部,讓楊梅中學成為一所完全中學,後來張校長也陸續於南桃園地區設立8所楊梅中學分部,奠定南桃園地區的教育基礎。今日的主題「敲響第七堂課的鐘聲」便是當時張校長號召鄰里,創建楊梅中學的故事,當時師生利用下班下課後的「第7堂課」,到附近溪流搬石頭或到車站搬磚塊自力建校,體現早期客家鄉親在長期戰亂下成長,培養出團結合作、刻苦耐勞及注重文教傳承的客家精神;後來張校長也設立包括電影館、生物館及科學館等推廣科學、藝術教育的設施,讓楊梅中學成為當時學子嚮往的第一志願,也培養出今日南桃園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

鄭市長表示,「敲響第七堂課的鐘聲」的故事不僅充滿令人感動的歷史及記憶,也體現客家人團結刻苦及注重文教的傳統。

鄭市長表示,「敲響第七堂課的鐘聲」的故事不僅充滿令人感動的歷史及記憶,也體現客家人團結刻苦及注重文教的傳統。



文化局於101年公告登錄楊梅國中張芳杰校長故居為歷史建築,並於103年公告擴大歷史建築範圍為「楊梅國中校長及教職員宿舍群」;市府進行包括古蹟保存規劃、歷史調查並啟動楊梅故事園區的活化及營運等3階段工作,這是對客家族群及教育傳統進行的一場對自己土地、歷史及文化的詮釋,透過多樣化方式呈現,讓楊梅故事園區成為詮釋客家教育傳統的最好典範。

鄭市長也說,鄰近的「市立圖書館紅梅分館」正在動工,市府將原規劃5層樓的設計降為3層樓,降低量體,讓圖書館與鄰近老樹群及楊梅故事館環境更相容,並納入紅梅里集會所,未來圖書館及楊梅故事園區兩相結合下,相信將成楊梅文化亮點,也期許楊梅故事園區早日如期如質完成,讓更多客家故事獲得發掘及保存。

包括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立法委員陳賴素美、桃園市議員李家興、張火爐、周玉琴、市府文化局長莊秀美、客家局長蔣絜安、楊梅區長姚敦明、楊梅區里長聯誼會長朱秀娥、楊梅壢文化協會理事長陳奕永、楊梅前鎮長傅標榮、畫家謝孝德均一同出席說明會。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