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愛滋病感染者 25~34歲青壯年最多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7-02-04 16:00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與人間的來往也越來越親密,亦隨著性觀念的開放,性行為傳染疾病也在人與人親密過程中悄悄地彼此交換,醫師提出此項近30年來大眾聞之色變的疾病-愛滋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賴新豪解釋,「愛滋病」在醫學上稱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英文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縮寫成AIDS後,中文念起來叫做愛滋,因此大家就俗稱此疾病為愛滋病。

愛滋病其實是由一種叫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感染所造成,其病毒主要有三種感染人體的途徑,分別為經過性行為傳染、血液接觸(包括共用針頭及輸血)和母子垂直感染。在人體已被感染後到身體出現出病毒抗體可被檢驗的時間,即稱為「空窗期」,一般來說期間約三個月,但是隨著儀器檢驗的進步,最快可縮短在被感染後一星期即可檢驗出來。

病毒感染人體後會去破壞被感染者體內的CD4 T細胞,造成T細胞的死亡而進一步降低被感染者的免疫狀況,等被感染者免疫力缺乏到一定狀況時,即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伺機性感染、惡性腫瘤等,此時即稱為愛滋病。

被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後到愛滋病發病的時間即稱為「潛伏期」,一般來說,約一半的人在被感染後若沒有治療,在十年內會發展成愛滋病患者。目前的治療自1997年何大一博士提出的雞尾酒療法再加上近幾年許多新型抗病毒藥物的出現,讓許多感染者在經過治療後都可跟正常人一樣生活。

賴新豪表示,台灣近年來的感染者仍在增加中,目前以男男不安全性行為被感染占大部分,其次為注射藥品針頭共用者,再來為異性間性行為。感染年齡以25~34歲青壯年為最多,性別以男性為主。早期許多感染個案因為沒有良好的治療藥物而死亡,近年來雞尾酒三合一藥物的使用下,只要病患可以好好配合治療,其實死亡率是相當低的,而且現行政策為發現即治療,所以早期治療的患者變多,更可以減少被感染者演變成愛滋病患者的機會,亦可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目前台灣疾病管制署亦有針對易感染族群提供暴露前預防性投藥以減少被感染的機會,以期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達到90-90-90的目標,意即90%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病況、90%知道病況的感染者持續服用藥物、90%服用藥物者其病毒量成功被抑制,更進一步的可於2030年完成終結愛滋病的目標。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