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手臂換膝關節 老翁重享騎單車樂趣
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老年人膝蓋問題雖不會馬上致命,卻嚴重影響晚年生活品質,並與失智、中風和冠狀心臟病並列為造成老人失能的前四大疾病。根據統計,台灣每10個70歲以上老年人,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苦,帶來疼痛與腿部關節活動的限制,嚴重者甚至無法行走、只能以輪椅代步。台北中山醫院骨科吳濬哲醫師觀察,臨床發現許多老年人擔心膝蓋問題造成失能,增加子女負擔而不願就醫,甚至出現自行服藥、錯誤自行診斷等後遺症,提醒家人應多關心老人家的膝關節健康問題。
85歲許老先生職業軍官退伍,身體相當硬朗,卻長年飽受膝痛所苦,連腳踏車都無法騎,前幾年不僅無法上下樓梯,走路開始出現「O形腿」,吃止痛藥也不見效。三年前因膝蓋疼痛、寸步難行而就醫,剛開始打玻尿酸稍有改善,但不到半年,膝蓋又開始疼痛,後來接受「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術後立即可以下床,隔日就出院,兩周後就騎著單車趴趴走,甚至到澳洲爬山。
吳濬哲醫師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經過多年的使用,造成軟骨磨損、滑囊發炎及增生,高達八成五的患者最大的抱怨就是膝關節疼痛,問診後發現超過九成患者會自行吃止痛藥,但又擔心長期吃止痛藥會有副作用,對止痛藥又愛又恨,最後很無奈來求診。另外也有超過五成老人家誤以為補鈣可以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吃一堆無效後才知道補鈣是用來預防骨質疏鬆症。
吳濬哲醫師表示,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已痛到寸步難行,卻寧願坐輪椅也不肯接受手術,原來是擔心「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手術傷口大、開刀危險性高,加上顧慮術後會增加子女或家人照顧的負擔而選擇放棄手術。
目前「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術中再由導航系統、機器人手臂、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針對部分磨損、壞損的關節做磨除,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拉扯和破壞,加上手術傷口僅5到8公分,縮短傷口復原時間,大幅提升手術滿意度。目前中山醫院已完成139例「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案例,其中許老先生是接受這個新技術的第一例患者,做完雙側膝關節手術已超過2年,生活完全可以獨立,還可以騎單車運動或偶爾爬山,維持極高的生活品質。
吳濬哲醫師指出,老人家有好的膝蓋才能避免「失能」問題,除了減輕家人照顧的負擔外,老人家也才能好好「活動」,避免體重過重影響身體健康。家人應多注意老人家的膝關節問題,若有出現疼痛或無法行走症狀,應盡快協助就醫診斷,及早治療,讓老人家擁有健康的雙腳可以到處走走,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0883/view/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0883/view/更多健康資訊
房地產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