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形無線」個展 用眼睛聆聽畫面的旋律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2017-01-10 06:45

藝術家吳丁賢擅長以線形、色彩的收放,營造畫面空間的律動,像是一首首樂曲,讓觀眾用眼睛聆聽畫面的旋律。

藝術家吳丁賢擅長以線形、色彩的收放,營造畫面空間的律動,作品融合抽象與水墨的意境風格,像是一首首樂曲,讓觀眾用眼睛聆聽畫面的旋律。壢新醫院藝術生活館自1月6日起推出吳丁賢「大形無線」個展,18件作品值得民眾細細欣賞品味,展期至2月24日止。

吳丁賢出生於雲林鄉下,國中畢業後到台北做裝璜學徒與車床工作,半工半讀完成復興美工科及國立藝專學業。有次工作不小心,截斷了左手大姆指,卻因此讓他認真執起畫筆。笑稱自己是黑手出身,原本英文一竅不通,最後卻取得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美術碩士。歷經起伏波折,讓他看到生命更純粹的感動與真實。吳丁賢曾經跟在畫家楊三郎的身邊,對於老畫家的繪畫精神及態度相當敬佩,但是吳丁賢以自己的想法,走不一樣的繪畫風格。

藝術家吳丁賢擅長以線形、色彩的收放,營造畫面空間的律動,像是一首首樂曲,讓觀眾用眼睛聆聽畫面的旋律。

藝術家吳丁賢擅長以線形、色彩的收放,營造畫面空間的律動,像是一首首樂曲,讓觀眾用眼睛聆聽畫面的旋律。



吳丁賢將生活經驗與見聞,轉化於油畫創作,並且以去蕪存菁的粹練,表達最純粹的概念。他的畫作,可以細細品味;抽象簡約的構圖,畫白的空間,反而讓觀眾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吳丁賢透過線條的粗細、長短、直彎、明暗,色彩面積的明暗、深淺、濃淡等對比,經過反覆的簡化收斂,協調創作思維,把多餘的結構去除,來拓展表現的空間;以輕重緩急的各種層次,來詮釋線條的力道。

「作畫過程就像生命的成長」吳丁賢比喻,畫布第一筆就像呱呱出世,創作遇到衝撞期,就像孩子成長期的叛逆反抗,需要持續與圖畫溝通。吳丁賢說,創作過程由繁複走向極簡,收放間取得平衡,結構也不停的轉換,每幅作品都堆疊二、三十層,直至達到某種程度的和諧。他說,這是對畫面的創作過程,行為和思考不停地交互作用,最後才真實呈現圖象的藝術。

藝術家吳丁賢擅長以線形、色彩的收放,營造畫面空間的律動,像是一首首樂曲,讓觀眾用眼睛聆聽畫面的旋律。

藝術家吳丁賢擅長以線形、色彩的收放,營造畫面空間的律動,像是一首首樂曲,讓觀眾用眼睛聆聽畫面的旋律。



吳丁賢形容,繪畫就像音樂,每個元素都是不同的樂器,有些是獨奏,有些像小型樂團,彼此和諧搭配,才能共譜美好的樂曲旋律,希望觀眾用眼睛欣賞與感受畫作的旋律。他說,畫家的藝術理念和想法,藉由畫作來傳達,但是理念和思考,則是交由觀賞者來決定,每個人看畫的觀點不一定相同,就像不同語言的歌曲不一定能夠聽懂,但是音樂的旋律卻可以帶給人們感動。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