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局長謝政達等出席看不見的石綿危機紀錄片首映座談會。(圖/記者黃村杉攝)
石綿對人體造成罕見的惡性間皮瘤相當明確,為使大家瞭解石綿帶來的健康危害,同時因應即將到來的石綿職業病風暴,新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針對石綿議題進行調查研究。歷經半年密集走訪罹病勞工與遺屬,同時拍攝《看不見的石綿危機》紀錄片,2日正式首映並舉行座談。
長期追蹤石綿危害的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指出,1980年中後期接觸的勞工現在逐漸發病,只是因為潛伏期長達20、30年,不易認定為職業病。警告說,再過4年,每年新發間皮瘤個案量即可能超過百件。
鄭雅文表示,2010年就有52個新發惡性間皮瘤個案,她推估台灣間皮瘤發生率將在2020到2030年達到最高峰。指早期曾在石綿建材製造場、造船業、拆船業、鍋爐保溫、汽車修護等產業工作的勞工,都是石綿暴露的高危險群。
勞工局長謝政達說,台灣長期缺乏職業病、職災勞工個人病歷資料的追蹤研究,希望透過紀錄片和相關報導引起社會迴響,讓第一線勞工做好預防措施,同時做好作業場所和職業病防治。
看見職業病是一個社會責任,更是社會正義的體現,謝政達允諾將與工務局合作,未來核准裝潢、拆遷許可時,能夠即時提供危害通知,降低發生石綿危害風險。
鄭雅文指出,石綿是20世紀工業國家使用量極大、也高度致癌的工業材料,由於潛伏期長,發病時勞工多已離開工作崗位,也從未想過與工作暴露有關,造成石綿職業病認定困難。
鄭雅文強調,政府應該從源頭全面禁用石綿,也應提供高暴露族群定期健檢、建立追蹤資料庫,對於已離職退保的罹病者訂定合理補償機制,同持加強教育宣導,才有辦法提高民眾對石綿危害的認知。
「職業病長期被台灣社會汙名化,」計畫主持人、職安連線執行長黃怡翎也感嘆,紀錄片拍攝過程碰到的最大困境是,明明因為長期暴露導致職業病,可是勞工往往歸咎個人基因遺傳不良,或者吸菸等生活習慣,甚至因為害怕他人看法而不願出面,導致相關權益被漠視忽略。
黃怡翎舉戰後快速工業化大量使用石綿的日本為例,指過去20年因為間皮瘤死亡個案成長了3倍,光是2015年就有1500人因間皮瘤死亡,「台灣什麼時候才要正視這個問題?」欲瞭解石綿職業病的民眾,可向新北市政府勞動檢查處索取手冊,完整版紀錄片後製完成後將立即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