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台灣淺碟市場 農夫陳義成將芋頭成功南向

記者李梅金/台中報導 2016-11-10 06:30

陳義成

「在大甲,人人都會種芋頭!」大甲芋頭饒負盛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四年多前從營建工人轉業為農夫的陳義成,務農的第一步就是種芋頭,從小跟在父親身旁,看著種稻的父親因為使用過度農藥而送急診,陳義成種芋頭的第一要務就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去年,他種的芋頭成功南向,首度外銷新加坡,陳義成說,臺灣是「淺碟」市場,唯有外銷一途才有出路。

每年農曆8月到10月是大甲芋頭收成的季節,陳義成的芋頭園位於大甲北邊、鄰近苑裡的日南區,這裡幾乎是芋頭的大本營,大部分的農民種稻又種芋,陳義成說,芋頭是一般作物,技術門檻低,隔壁厝邊問一下都會教,幾乎人人都會種。

芋頭好吃的關鍵,除了天然條件的土壤、水質適合外,管理上也有學問,一直讓芋頭淹水雖然便於管理,但在收成前若芋頭田不乾,還是濕的,芋頭吃起來就不會鬆軟,口感較差。

一般而言,由於製作中秋月餅禮盒,芋頭內餡有大量需求,所以農曆七月半早收的芋頭,價格最高,但那時芋頭尚未完全成熟,所以要吃生鮮的芋頭,還是在農曆10月份享用最好。

今年芋頭收成季節,連續幾個颱風,讓農民苦不堪言,許多人趕著搶收,但陳義成指出,通常搶收後交給「販仔」會被殺價到連皮都不剩,「芋頭販仔」趁火打劫,農民辛苦白費,還不如採取自然法則,颱風吹倒了就倒了,收成雖然變少,但屆時市場芋頭不足,價格自然會上揚,剛好補回之前的損失,這是供需法則。

但他也深刻感受,臺灣是淺碟市場,單一作物種植量過大,產量容易過剩,尤其是中、下品質的芋頭,一般市場不收,芋頭商壓低價格,農民血本無歸,唯有靠外銷一途才有前途,去年他透過朋友成功銷售一批芋頭到新加坡,算是為自己的芋頭南向政策鋪上第一里路。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